范长秋治疗肺病硬是有一手

人物介绍

范长秋:医院肺病科主任,先后获得“恩施州科技进步奖”,利川市“市级名医”“先进医务工作者”等众多荣誉。

“我们要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上,一切都以病人为主。把他们的病治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范长秋每次与同事们交流工作,总是语重心长地嘱咐这句话。

在他看来,医者父母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是职责所在,更是自己从医多年来产生的特殊情感。

范长秋在名医堂接诊。

年,范长秋从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从此便扎根临床一线。年,医院正式成立肺病科,他便担任科室主任至今。

独家秘方有奇效

“变异性咳嗽”是一种慢性咳嗽,每到换季便会引发咳嗽,通常持续两到三个月,经常反复,难以根治,这让很多患者困扰不已。

“我接诊的变异性咳嗽患者中,医院治疗,结果治标不治本。后来我针对每个病人的体质和个体情况,中西结合,对症施治,把他们的咳嗽都治好了,回访效果也都很好。”范长秋告诉记者,中药对治疗慢性病有很好的效果,采用中西结合的疗法,既治标,又治本。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他对治疗慢性咽炎、呼吸及心血管内科疑、难、危、重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他主持开展的鞋底板儿疗法(苗医)、穴位敷贴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效果显著,广受好评。

“我们冬末、夏至、三伏天开展的特殊治疗很受欢迎。仅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一项,每年接诊就有数千人。”范长秋介绍,在新冠疫情之前,每到入伏天,他的诊室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中医贵在传承与创新。研制秘方,离不开范长秋的刻苦钻研,守正创新。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随着经验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他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如何传承好的经验,让中医药这一瑰宝更好地、创新服务于患者是范长秋一直思考的问题。

范长秋(左)指导年轻医生。

针对特殊病例撰写医学论文,收集单方验方研发自制方剂,积极开展医学科研课题项目成为他治病救人、传承创新的“核武器”。

目前,他已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完成州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撰写医学学术论文十余篇。

作为医院肺病科学科带头人,由范长秋带领创建的“肺病专科”是湖北省重点中医专科。

敢为人先有担当

近年来,在范长秋的带领下,肺病科应用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术诊治支气管结核,使患者免去肺切除术之痛苦,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近十万元;开展经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术,为尘肺患者洗肺治疗,疗效好,费用低;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为市卫生应急专家,范长秋肩上的担子比别人更重一些。

范长秋正在查房。

面对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范长秋深感从医之路任重道远。医院、医院、医院、重庆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开展呼吸机机械通气、肺功能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检测技术等新难业务项目,为父老乡亲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他不但有一身过硬的技术,还有一颗慈善心肠。多年来,他在打造利川市“医院”“献爱心大型义捐”“三万活动”和“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等活动中,先后下乡义诊、送课百余次;为灾区及本市贫困乡村捐款捐物上万元;所在科室为低保、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累计免收医疗费用50万元以上。

送课下乡。

他先后获得“恩施州科技进步奖”,全市“市级名医”“先进医务工作者”等众多荣誉,但他不骄不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从医三十多年了,我有一种惯性、一种习惯,随时都记着病人。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这些是最基本的,是很幸福的事情。”范长秋坦言。

肺病科简介

科室概况

成立于年,年评为州级重点中医专科,年评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下设专科门诊、发热门诊、纤维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

技术团队

现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5人,研究生3人。

特色优势

每年完成大量肺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急危重症的抢救,尤其擅长肺胀、咳嗽、哮病等疾病的治疗。科室制剂“蛤蚧胶囊”“咳喘安糖浆”“润肺百花膏”等治疗喘息性肺病,“冬病夏治”治疗慢性咳嗽、喘息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疗效显著。

成绩荣誉

科研课题《单味薤白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并发肺动脉高压临床应用》获恩施州科技进步奖;参与编著的《中药资源学》被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室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多次被评为院级先进集体。

诊疗地址

南环大道新院区:门诊2楼肺病科诊室/住院部16楼

范长秋坐诊地址

南环新区门诊2楼名医堂

坐诊时间

星期一上午,星期三全天,星期五全天

科室电话

-

通讯员:雷帆、吕鑫、丁亭

编辑|杨亚玲

审核|毛国寅

签发|沈祥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cs/1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