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作家140黄永华系列作品1

永春,桃花源,乡愁故里。

一个山风与海涛交响的地方。

永春人,

朴实又灵秀,包容又倔强。

有“爱拼就会赢”的底气,

有“无永不开市”的神话。

永春文风便是这一气节的舒展。

这里展示的是当代永春作家的作品,

展示他们的追寻与寄望。

wo

de

xue

sheng

ying

文/黄永华

我的学生“英”

“听说英和她的先生离婚了。”

他摘下眼镜,一脸吃惊相,半天才缓过神来,把眼镜带上,继续写他今天下午的数学教案。英是N村人。英是他八十年代初,在启校教过的一名女生。瘦长的身材,没什么好打扮,但整洁的衣服,一眼就让人觉得是一个爱干净可爱的女孩子。

那年,他教她毕业班的数学,还兼班主任。班主任,要把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又是毕业班,马上要冲刺,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在那当儿,毕业班谁都不爱教,校长和教导主任都愁眉苦脸,这新学年功课最难安排的就是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谁承担了,谁就要比其他老师多辛苦。教师会上,校长没办法,只好用民主的方法,让大家讨论谁来承担,有人故意说红老师,教导主任心里嘀咕着,红虽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十多年前初中毕业,当时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不是刁德一,却和胡传魁一模一样的草包的村长,把红拉进学校当起民办老师,红虽然是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如同小学毕业生,主谓宾定状补一问都不懂,孤线说是直线。因是村长叫她来的,谁敢吭。校长唉声叹气也没办法,人家命好,靠上台属关系的政策,堂而皇之民转公,吃起皇粮来了,因有民办经历,工资比他高一级。每年都是让她教一年级,因一年级简单,那几个拼音和识字,校长和教导主任知她“桶底”,每年都叫她和那些一册猴们度过每一年。

因明天就开学了,民主会上也讨论不出子丑寅卯来,毕业班的数学由校长和教导主任最后拍板决定,由他来担任。他也深知全校论年龄自己最轻,在工作上年轻人要勇挑重担,而且是师范毕业生,在工作上更不能推三托四,挑肥拣瘦,责无旁贷的他二话不说,欣然接受了。

他来到了英的班上。早习课他和同学们打了声招呼:“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和咱班每个同学一起学习生活,我是咱班的一员,请同学们欢迎我!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朋友。老师的我要尽自己的所能,帮你们传道、授业、解惑。所谓的传道,就是老师要把你们培养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授业、解惑,老师的我要尽自己所能,引导你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好学校的每门功课,完成各科作业,和老师一起共同解决学习上还弄不清楚的问题,共同质疑解疑。希望每个同学做学习上的主人。老师希望你们每一位同学,在小学最后一个学年里能跃马扬鞭勇往直前,冲上去,中学的大门敞开着,明年的今天,你们就可自豪地说:“我是一名中学生!"

开场白后,他就开始在学生的花名册上逐一点名,认识每位学生。当他点到英时,她清脆地应了声,因这一声极其响亮,引起他的注意。这时,他看到她是约有一米五多,修长的腿,苗条的身材,双眼皮,略带羞气的,像刚出水的芙蓉盛开着。使他想起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家访来到英的家,一座土屋在山脚下,母亲正在煮饭,约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稍一瞥,哇,英和她简直一模一样,如同一个模里印出来,英是她妈妈的复印件。她母亲一看到老师来了,赶忙停下手中活,赶忙泡茶和老师交谈起来。从她的谈话中,他获得英家中信息:“父亲原是县某单位职工,五年前突患肝癌,撒手而去,丢下她和母亲、弟妹,她和弟妹就靠她“二卡查某”艰难地哺养。”

他自从家访了解到英的家况,母子相依为命,生活困难,他就给她送些学习用品,为了让她成绩提高,课堂上经常提问、板演、作业面批。她原来基础不是很好,经过他的教育帮助,她小学毕业考数学也以九十分成绩顺利考入中学了。初中毕业后,她家庭越来越苦了,她干脆不读,辍学到制衣厂学车衣了。他知道了,为她不再求学而惋惜。她小学毕业后的第十年,她青春了,该嫁了,她找到了婆家是邻村的,两间破土屋,一小间厨房。丈夫是挑着缝纫机走乡串户给人家缝纫的。可想而知她嫁给了一户打工清贫的人家了。

婚后第二年夏天,他的儿子来到了人间,清贫之家多添一口,她顾不得休息,拼死拼活,没日没夜地加班干活,累得她喘大气,还是挣不了多少钱,因娘家还有一弟一妹读书也需要她培养,生活的艰难,使她本来天真笑容面,都成了苦瓜脸了。她婚后第三年,娘家的弟弟也辍学了,学车跑运输,穷苦人家想脱贫,快拉快跑快致富,小小年纪不懂得钱慢慢赚,身体最要紧,凭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没日没夜拼命车轮滚滚地疲劳开车。一天,车撞到永安的山上一棵大松树,车不动了,他也死在黄泉路上了。她和母亲抱哭得像泪人儿。有什么用啊,人死了也不能复生。

苦日子的生活很难熬,她一熬也熬了十几年,走乡串户的丈夫越来越揽不到活了,正值年轻,工厂这么多,他不改行,因现成衣在商店超市琳琅满目,谁还要再制土衣了。邻里的人都知道他懒惰,不然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一个个冒出来,村里的很多年轻的吃苦耐劳,辛勤劳动几年,建新楼还娶娇娘,日子过得比蜜甜,隔壁人家阿四年纪比他小,家境和他一样,人家在工厂里勤快干活,工厂老板贪他勤劳又厚道,把自己貌美如仙,人称“七仙女"的女儿许配给他。世间上,只要你能吃苦,只要你勤奋,何愁没老婆,何愁没新房,还怕过不上幸福生活,只要勤劳动,幸福向你招手,美丽的姑娘会跟着你的马车来!阿四的例子正是验证这点。她家生活越苦了,婆婆年事已高,医院,母亲又患动脉炎也要拿药。她被生活折磨得团团转,她本想嫁夫可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没想到生活的轨迹仍在原点。晚上,她睡不了觉,长吁短叹,想到孩子也读小学,读书路还长,正需培养,风雨飘摇们两间破土屋也要翻修,婆婆病,娘家苦,丈夫又懒散,生活啊,怎如此不公?!

“贫穷也是一种罪恶。”她心里想。但更罪恶的是丈夫在家庭这么困苦的情境下,还背着她去赌博,给家庭带来经济灾难,让人家找上门来讨赌债。

因她不忍受丈夫之懒和恶习。这么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党中央都号召全国人民,走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而丈夫他却因陈守旧,死挑着缝幻机,到处游荡,如同鬼子进村。赚不了钱,还沾上嗜赌了,这样何时能盖新房过着较像样的生活,看来是梦想,她思来想去,没有什么指望,激烈的思想斗争已很久了,挨到一天晚上,她豁出去,张口向丈夫说了。

“喂,我想,咱离婚吧。"声音微弱,如蚊子声。“啊,!什么?”丈夫的头“嗡"了一声,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她又重复了刚才那句话。丈夫这次拉长耳朵听到了,清楚地听到了。老屋房间的污烛的空气凝固了。

老屋房间的电视机闪烁着画面着。丈夫瘫坐在那破交椅上,铁青的脸,颤抖的手在卷着毛烟,绞痛的心在流血……

丈夫想挽回这即将破碎的婚姻,这时又懒又赌的人也懂得要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他开始到处托亲戚朋友三姑六婆说服英。然而,英决心以下,五千个雷霆也难轰。

没几天村里的邮递员手拿一封县人民法院的传票信,在大门口大声喊英丈夫的名字。邻里的人听到邮递员喊其丈夫有法院的传票,大家都跑到英丈夫的家,不知她丈夫吃了什么官司,不然为啥有这传票呢?

丈夫听到邮递员喊话,心里颤抖抖,因英已提分手,他乱成一锅粥了,心慌意乱,整天也不出门,也不吃饭,躺在那间破土屋房里的破床上,烟一根根地吸,整间屋子充满了烟儿味。

煞白的脸,蓬乱的头发,扭弯的身体,四十来岁的人比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老。精神的刺激也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他姍姍地从土破屋里走出来,邮递员叫他在回执上签字,他的嘴角边的肌肉颤了几下,痛苦的表情难以言表,他在邻里的目光下,他接过笔如接过千斤锤,那么的沉,那么的重,好半天在那单上歪歪扭扭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时,一阵猛烈的山风扫过村口,径直从他身边掠过,他像一棵无根的病树差点击倒。

他又回到屋里,四脚朝天在床上。

调解无效三个月后,英和他在法院民事庭,各执一份永法字2OO4第婚判决书,判决书中其中两条,一条是:婚生子年未满十八周岁,由英监护,每月抚养费八百元至十八周岁。另一条是:待婚生子十八周岁由他自主选择。

英踏进老屋,丈夫木枘地看着她把衣橱的衣服放在一个编织袋里。

英踏出老屋,带着衣服走了。

婆婆看着英一步步走去,直至消失在村口,泪水滴下来,伤心儿子孑然一身。

生活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贫穷潦倒又懒又赌,不适应时代改革的潮流,他被潮流所淘汰了,他失去家庭、孩子,失去婚姻与爱情!

在婚姻爱情上,诗人、文豪就会发出“情为何物?"而他只读几天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懂得“记粗纸账"他只懂得男人长大了,就要娶妻上床睡觉生孩子,不懂得一张婚书把不同血缘的两个陌生人就像纽带系在一起,是要实实在在生活过日子,家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的家的爱是无根的爱,经济要翻身,爱情婚姻要经营。要打破千百年来中国农村式的婚姻传统观念。

英和孩子在娘家,白天到车衣厂车衣,儿子也读上初中了。

丈夫,是前夫了。无婚无家无孩的前夫和他母亲过日子。生活还是要继续,他死脑筋不开窍,什么年代了,他还是很懒,也不进厂揽点活干,可那只手还是痒痒的,也不痛改前非。

一年后,他妈妈走了。丧事简单,没有钱,只好东借西凑,草草地去火化,哪还有吹吹打打闹一翻。

丧事那天,没有看到英来,只有英孩来送奶奶一程。

几年后,英结婚了。前夫的邻里议论纷纷,第二任老公四川人,大英十四周岁,工厂里做工认识的,老家还有一个可婚的儿子。邻里人七嘴八舌,说英嫁给年龄这么大又要为人后娘,家也是农村,听说也是住破土屋,因家贫困,才千里迢迢来到咱这里找活儿干。

英的命苦,摆脱贫困,冲出围墙,但她找到这现任的老公,虽家远在四川,虽年纪比她大,再大几岁都可为他的爹,虽家是贫困也是破土屋,但现任的不像前夫马瘦毛长,而是人穷志不穷,紧跟改革步伐,乘着大好形势,从农村一路打拼出来,把老家老屋破土墙推倒,盖起一座三层的小洋楼。

英在工厂里认识了他,她看中了他能从千里迢迢的老家,不辞劳苦来这里打拼,虽然年龄大很多,但身材高,帅气又勤劳。她俩认识了,也像城里人一样,谈起恋爱。休息日到公园里,花前月下幸福地手拉手地跳舞,享受人生的第二春。

前两年,英和二任的搬进附城的一百多平方米的爱巢里了,他四川老家的孩子也结婚,成家立业。英孩也有了女朋友了。

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祝愿她和他永远幸福!

——

黄永华,祖籍地长乐古槐镇青山黄,年父亲福建革命大学毕业,派到永春县司法科、财政科工作,于年3月出生于永春桃城。年1月高中毕业于永春城关中学(侨中),先后在茶果场安口学校、桃城小学代课。年7月1O日上山下乡,年冬恢复考试考入晋江地区师范普师一班,年2月毕业分配到岵山学区当一名小学教师,年3月退休。现居住在东岳小区71号。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平台!

投稿邮箱:

qq.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cs/9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