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应用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突然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幸存患者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及吞咽功能等,这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独立生活能力。

脑出血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

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有颅内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炎、瘤卒中、血液病等。

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进展十分迅速。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

头颅CT可敏感显示脑出血,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MRI、脑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基本治疗原则为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促进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

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TOAST(trialoforginacutestroketreatment,TOAST)病因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五型卒中。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单侧面部、上肢和/或下肢的麻木,突发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突发精神障碍、言语或理解障碍,突发行走困难、视物旋转、平衡或协调能力障碍,突发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突发剧烈头痛。

头CT和MRI是诊断CI的重要检查。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神经保护及外科或介入治疗。

脑损伤与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肌张力异常、吞咽障碍...

如何促进卒中后功能恢复是我

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脑卒中后失语现状

脑卒中是神经科最常见、多发、高致残性的疾病。

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的发病率高达1/3,多年来,失语的治疗以药物、语言康复、理疗等为主要手段,但疗效不佳或难以肯定。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是一种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其对刺激局部或远隔区域神经功能有干预或调控作用,现已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近年研究表明rTMS在失语康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大脑结构及功能:左半球为语言优势半球

临床失语症症状

?我们生活中交流用到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

?在临床分类诊断时常用:自发谈话流利性/复述/听理解作为诊断标准?

TMS的作用:无创无痛的神经调控

经颅磁刺激仪

TMS治疗机制:影响皮质兴奋性

TMS对神经细胞的影响

TMS治疗机制:影响脑血流量及代谢

TMS对失语症的康复治疗

对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病人进行功能影像学研究表明在进行难以适应的言语任务时,右侧Broca区的部分区域及其它右外侧裂语言控制区的兴奋性异常增高。

左侧高频或右侧低频

对侧对患侧的抑制异常增高,通过TMS降低对侧兴奋性恢复双侧大脑平衡

用1Hz低频刺激右侧语言运动中枢对称区,

刺激量:90%

刺激时间:20分钟/次

每周5次,共2周,治疗10次

结果:BostonBDAE命名检测有显著提高

研究表明左右大脑半球在卒中后语言的康复过程中均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损伤程度较高的患者,尝试使用右侧皮质代偿左侧言语功能。

右侧高频

小结:

还有研究表明,所有的卒中后失语症最早均会发生双侧激活,在自发恢复的过程中,患者大脑的激活模式会发生变化,变化情况与不同语言障碍的类型有关。卒中的病程也是影响卒中后失语症恢复过程中神经可塑性事件的关键因素,神经激活模式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从急性期观察到的优先右侧半球激活,到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左侧病灶周围/残留区域的激活。

这些临床特点的个体差异及其神经可塑性变化的级联效应,与rTMS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而在选择方案时要注意到这些不同的特点。

TM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之一,已有较多证据表明其能够改善包括运动、言语、认知、吞咽功能障碍等在内的脑卒中后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将TMS干预与其他功能训练进行有机结合,将是精准神经康复的大势所趋。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dwh/12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