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危害 > 喜讯我科成功开展首例双重血浆置换技术 >
喜讯我科成功开展首例双重血浆置换技术
12月20号下午,我科护士长接到东区重症医生的电话,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要做血浆置换,之前我科已经成功开展过血浆吸附技术,我们已经累积了相关临床经验和基础,所以在护士长的指导下,我科护士立即赶往东区,不负所望成功完成了双重血浆置换的治疗。
血浆置换(PE),顾名思义就是将全血引出体外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将患者的血浆舍弃,然后以同等速度将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平衡液等血浆代用品代替分离出的血浆回输进体内的过程,达到减轻病理损害、清除致病物质的目的。PE疗法包括两个部分,血浆分离和补充置换液。按照血浆分离的方式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血浆分离两种,也就是一重血浆置换和双重血浆(DFPP)置换,其中,非选择性血浆分离是无选择性地去除所有的血浆成分,需要补充大量的置换液,很不经济,亦不利于患者生理状态的维持。而双重血浆置换(DFPP)则是克服了以上缺点它使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通过膜孔径更小的血浆成分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大于白蛋白的致病因子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脂蛋白等丢弃,将含有大量白蛋白的血浆成分回输至体内,它可以利用不同孔径的血浆成分分离器来控制白蛋白的除去范围。它将患者自己的白蛋白输回体内毒素可减少置换液,可节省大量费用并维持患者生理内环境的稳定。
适用于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Wegener肉芽肿及多发性动脉炎所致肾损害等。
2.多种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危象、吉兰-巴雷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天疱疮、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妊娠中Rh溶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 4.甲状腺危象(甲亢危象)、肝性脑病等疾病。 5.肾移植后急、慢性排异性反应、移植肾复发肾小球疾病等。 6.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7.其他:恶性黑色素瘤、结肠癌、雷诺综合征、冷巨球蛋白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需尽早进行血浆置换的情况:①高黏滞综合征,有症状或症状提示可能并发脑卒中或失明;②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黏滞综合征或急性肾衰竭;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累及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④毒蕈及其他与蛋白结合的毒物急性中毒;⑤凝血子抑制物浓度高而又需手术者;⑥暴发性肝衰竭等
DFPP是在膜式血浆分离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能迅速清除患者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抗体抗原等致病因子,调节免疫系统,恢复细胞免疫功能,使病情得到缓解。该技术相对膜式血浆置换方法具有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营养物质丢失少、血浆使用量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临床多个学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如在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结鍗组织病等学科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在东区重症开展了血浆置换后的第二日,我们科又在西区肾内科病区为一名重症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患者做了血浆置换,此病原发于血管壁的免疫性炎症和坏死并导致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类系统性疾病,血液中普遍存在ANCA抗体。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首例血浆置换的成功是透析室开展的一项新业务新技术,填补了院内空白,双医院解决疑难重症技术之一,医院才开展这项技术,我科顺利开展表明学科建设能力增强,医院治疗水平有了新的突破,为病人提供了多样化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同时提高了肾内科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水平,血浆置换应用范围广,涉及了神经内科,急诊,风湿免疫以及血液病等重症病例的救治,欢迎院内各位同仁与透析室联合,我们愿为全院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