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危害 > 乔老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诊断 >
乔老之闭塞性动脉硬化的诊断
乔鸿儒老师,主任医师,生于年1月27日,祖籍济南,是一名医师,曾获“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济南市名老中医”等称号。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气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济南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外科委员会主任;济南市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民革济南市委第一届常务委员;第二,三届副主委;第四,五届名誉副主委;济南市政协七,八届委员;济南市人大十一届代表,常务委员;济南市总工会十一届委员。先生业医50余载,熟读经典,医理精湛,刻苦自励,学验俱丰。精通中医外科,妇科,对周围血管病尤为擅长,并对气功保健颇有研究。所传八卦太极功传宗有序,自成系统,独具风格,易学易练,健身效果好。先生治学严谨,善于总结经验,勤于著述,内容广泛,著有《气功,养生,医论》,《医林浅涉》,《临床药方精粹》,《兼览斋札记》,《兼览斋札记二》等书籍,并发表论文50于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历城医馆
擅长治疗:内科杂症、妇科、男科、儿科、外科皮肤病,静脉炎,老烂腿,糖尿病并发症、抑郁症、肿瘤。
一、诊断要点:ASO的诊断不难,贵在早期发现。其诊断要点是:45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有报道,此病的男女之比为10:1);
典型的下肢缺血症状,如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疼痛可位于足、小腿、大腿和臀部,严重时休息也疼痛,夜间尤甚;肢端压迫及肢体位置试验阳性;腹主动脉、股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腘动脉等处可听到血管杂音;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B酯蛋白多增高;眼底血管变细,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迫明显;X光检查多有主动脉迂曲,左心室扩大,髂外动脉可有钙化阴影;心电图检查常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陈旧性心梗;脑及患肢血流图可见弹性减弱或消失。动脉流速分析、甲绉微循环测定、光电溶积动脉搏的测定,都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本病易于其他下肢缺血性疾病相混淆,注意与TAO、肢体动脉栓塞、大动脉炎、肢端动脉痉挛病相鉴别。TAO多发生在45岁以下的男性青壮年,先由单侧下肢发病,尔后侵犯其他肢体,缺血症状明显,病程长,进展慢,常伴有游走性血栓静脉炎,坏疽发生的晚,且局限于足部,无血管杂音和动脉硬化,血脂不高,眼底动、静脉正常。肢体动脉栓塞多有严重的心脏病史,发病突然,患肢厥冷,疼痛,皮肤苍白并出现紫斑,随之而出现广泛的坏疽,栓塞平面以下的动脉触不到脉搏。大动脉炎患者多为青年女性,常侵犯主动脉、腹主动脉,上肢常有无脉症,血压测不到,下肢可有发凉,间歇性跛行症状,但无坏疽出现,且常伴有“风湿”症状,如关节痛、发热、血沉加快等。肢端动脉痉挛病多见于女性青壮年,常发生在两手,患指对称是其特点。遇冷和精神刺激患指可有三色改变,患肢动脉搏动正常,很少出现坏疽。
医务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