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颈动脉斑块危险性,不能简单看软硬

本期受访专家:张晓杰

临沂慈铭健康体检中心超声诊断中心主任

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

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最新分析显示:中国有1/3的成年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正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生活中,颈动脉超声检查也逐渐进入日常体检选项之中。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象秋天落叶,随处可见。如果你进行了一次体检,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报告上写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你是保持步步惊心呢,还是保持步步惊心呢?且淡定,听我们为您娓娓道来。

一、什么是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在人的颈部前方,气管两侧,各有一条小拇指粗细的动脉血管,它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头脑部的主干河流,称为颈动脉。你若用手在下颌角往下触探,就能摸到这两根动脉随心脏的搏动而跳动。多普勒超声仪可以很清晰地探测到血管内血流的速度和宽度等多种血液流动的参数,同时也可以获知这两根动脉壁的薄厚和高低起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原本是一种动脉硬化过程中的一种病理诊断,它长的模样如下图。

二、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于是不得不说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腊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当这些腊样的沉积物一块一块形成时,就称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早期是平齐血管内膜的,通常顺着血管纵向分布,然后如果继续进展,斑块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内突入,引起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再然后,如果有诱发因素,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血栓或整个血管被血栓堵塞。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因人因病而异,通常,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15岁左右)就开始隐隐发育,至40岁左右变得明显,而到60岁左右,查遍颈动脉没有发现一枚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三、为什么会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颈部的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在颈动脉分叉处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

其次容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子包括:年龄增长、吸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糖异常升高、缺乏锻炼、身体内经常有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饮食不健康等。这些因素会使动脉硬化斑块加速发展或提前出现,也会更多地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发生“火山喷发”,诱发脑血管疾病,因此,良好控制这些因素反过来就可以治疗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四软、硬

随之而来的还有各路斑块科普。或是科普质量参差不齐,或是传播过程中出现断章取义,不少人将斑块简单粗暴地理解为:软的不好,硬的好,因为软斑易脱落会引发脑梗死,硬斑则不会。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很多人的如上认知并不全面。大家谈论的软斑、硬斑,实际上是在说斑块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判定斑块的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而软硬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并非是判定的唯一标准,还要根据斑块的结构特征(形态、大小、位置及内部回声等)及患者自身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期控制状态来综合分析。

1

不稳定斑块为何危险?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血小板、脂质等聚集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如同厨房下水道管道里积存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堵塞。它的成分比较复杂,有些比较稳定,有些容易破损。

正常情况下,斑块表面包裹有一层纤维帽保护。易损斑块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情况下,造成血压升高、血流冲击或者血管痉挛时,纤维帽就会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导致红细胞、血小板等的聚集就形成了血栓,假如堵塞住脑血管,会引发急性脑梗死。

所以,易损斑块可以说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枚枚“不定时炸弹”,只要有足以让炸弹引爆的条件,它就可能随时爆炸破裂,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危及患者生命。

2

如何辨别斑块稳定性?

有些体检客人知道斑块有软斑块和硬斑块之分。软斑块不稳定,很容易脱落导致血栓,引起脑卒中,然而这么分类并不准确。任何一个斑块的结构中都会有炎性细胞、脂质、坏死组织等,不能单纯以软、硬来区分。

那么,该如何辨别斑块的稳定性呢?华扬主任指出:

首先,看形态。

表面光滑、外形规则的斑块一般不容易破裂;而外表不光滑,形状不规则的斑块,即使结构较硬,也容易在血流的冲击下破裂。

举例来说,表层纤维帽厚薄不均的斑块,在遭遇血压起伏时,很容易破裂,破裂后斑块内粥样物质释出,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造成脑动脉主干的栓塞,有可能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

其次,看构成。

钙化斑块较硬,常理来说应该较为稳定,但如果斑块形态不规则,也容易破裂。破裂后,细小斑块被冲到颅内血管,形成脑梗死,这种梗死比血栓造成的脑缺血很难通过溶栓等质量手段清除。

张晓杰主任指出,超声检查斑块内部回声特征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稳定性)的重要证据。通常超声检查对斑块内部回声分为以下类型:

低回声——主要成分为脂质(胆固醇)、陈旧性出血,炎性细胞等。对于检查出此类斑块的患者,特别是血脂异常者(高于正常者)建议降脂治疗。陈旧性出血者重点是控制血压的稳定性。

低至无回声——通常为斑块内新鲜出血。此类患者多数以饮酒、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或不稳定导致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破裂或表面纤维帽的断裂有关。

等回声——主要成分为纤维组织增生;此类斑块相对稳定。

强回声——主要成分为钙化。

混合回声——上述各种类型的斑块特征可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或不同斑块内。

另外,斑块所处的位置也很重要。

如果斑块处在血管的分支部位,受到的血流冲击力不同,影响其稳定性,也会造成斑块的破裂与血栓的发生。

因此,绝不能检查出是软斑块后心情紧张、思想负担重;也决不能发现是硬斑块后就高枕无忧,疏于防范。

3

有了斑块需不需要勤查?

不少人生活中存有误区:医院查出颈动脉有斑块,虽然不严重,颈动脉狭窄程度还不到50%,便开始觉得危险,担心哪天会突然发生脑卒中,之医院检查,天天提心吊胆。

实际上,人从出生开始,血管就像管道一样开始长‘垃圾’,管壁出现斑块,随着时间的增长,慢慢增厚变硬,导致血管逐渐狭窄,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张晓杰主任指出,有斑块不等于就会脑卒中,如果是稳定型斑块并且血管狭窄程度不严重,定期复查就可以。

如果超声检查出颈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平均一到两年查一次即可;狭窄程度50%~69%的,半年至一年查一次,并在内科积极治疗危险因素(降脂、降压、调糖等);狭窄程度70%以上的,3至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同时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应在接受外科手术(斑块切除)或支架置入治疗。

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在重度以下者(<70%),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对于斑块导致血管重度狭窄(70%~99%)的患者,特别是临床出现了脑缺血症状者建议尽快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斑块切除,特别伴有钙化的斑块)或支架介入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dzz/11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