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治疗 > 病例报告内撑夹在双侧后交通镜像动脉瘤 >
病例报告内撑夹在双侧后交通镜像动脉瘤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68岁,因“突发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10小时余”急诊入院。
生命体征:体温:36.7℃;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mmHg。
查体:神志嗜睡,呼唤睁眼,查体欠配合。GCS评分14分(E3V5M6),颈强阳性。Hunt-HessII级。
头部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外侧裂池、环池、小脑幕可见高密度影填充。进一步CTA检查发现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考虑左侧为责任动脉瘤。Fisher2级。
Fisher2级
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治疗方案
CT发现SAH位于左侧外侧裂池、环池,表明已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位于左侧。
采取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
经责任动脉瘤侧开颅,将责任动脉瘤夹闭后,探查对侧动脉瘤,争取同时夹闭对侧镜像动脉瘤。
左侧翼点入路
术中使用天新福-德国齐柏林PERNECZKY内撑式动脉瘤夹
动脉瘤夹选择的一些心得
1.根据术前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动脉瘤和载瘤血管之间的关系,合理选用动脉瘤夹是手术的关键;
2.熟练掌握显微技术和显微手术工具,实现最大程度的术区显露和最小的组织损伤是动脉瘤显微手术的必备条件之一;
3.对于位置深在、空间狭小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选择内撑式动脉瘤夹(如:德国齐柏林PERNECZKY动脉瘤夹)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术中盲区,确保手术的安全。
关颅规范化缝合
术中动脉瘤手绘——李雪松
术后影像资料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心得总结
1.尽可能确定哪个动脉瘤破裂出血,其对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CT发现SAH位于左侧外侧裂池、环池,表明已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位于左侧。
3.破裂的或者有症状的未破裂动脉瘤,应采取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技术水平而定。
4.术前根据评估最好经一侧入路处理两侧动脉瘤,经责任动脉瘤侧开颅,将责任动脉瘤夹闭后,探查对侧动脉瘤,若显露和夹闭困难,切忌强行分离或试图夹闭。
5.动脉瘤术前的手术计划非常重要,术者必须对脑血管解剖非常了解,再根据个体破裂动脉瘤的特性,包括载瘤动脉的节段、瘤体及瘤颈的大小、动脉瘤的生长方向、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考虑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
6.先显露、控制载瘤动脉后,再分离和处理动脉瘤。
7.术前完善3D头颅CTA及DSA脑血管造影,尽可能详细了解动脉瘤形态、穿支动脉及载瘤动脉的关系。
李雪松教授简介李雪松,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现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惠州市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惠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全国人文医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及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医院访问学者。
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脑病精准诊疗与修复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外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颅脑创伤学组成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神外资讯APP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