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药的危害

当下,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家消遣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

然而,巨大的流量规模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商机”。

一些“神医”又开始盯上了这个市场并开始疯狂表演。

他们利用短视频平台演戏,通过平台上公开的个人社交账号或外部链接,成功将用户引流至社交平台或者其他交易平台进行假药交易,赚取高额利润。

一些消费者不但钱财被骗,疾病治疗也被耽误。

而短视频似乎成为“神医”的新江湖。

无独有偶。

今年2月10日的一篇报道称,成立于年的日本知名药企“小林化工”所生产的治疗脚气的口服药“伊曲康唑片”,居然混入了催眠诱导剂成分,且添加量还达到了日本最高限量的2.5倍。

也就是说:吃一片小林化工的这种药,相当于一下子服用了25片安眠药!关键是,病人还不知情。

截至2月8日,服用这些药的患者有位出现了意识障碍,因此还造成了22起交通事故。共有2人死亡。

事发后,该公司被其所在地福井县政府勒令停业天。

这是日本历史上对医药品企业时间最长的行政处罚!

虽已停业,但是假药带来的危害却并没有结束。

“假药”一般我们会理解为假的药物。比如厂名厂址可能是伪造的,成分和含量造假,与描述不符。

其实,它还包括因质量控制不好,或储存不当,导致变质的或是被污染的药品。

假药、劣药的危害有哪些?

一方面,假冒伪劣药物可能没有疗效。而且会掩盖病症,延长病程,常常会因贻误治疗而致病情恶化。

比如一位名叫彼得·吉尔斯皮的药商,在年至年期间向英国的药物分销系统兜售了包假药,其中包进入到了药店并卖给了患者,这些假药被用来治疗心脏病、胰腺癌和精神疾病,但药物活性成分含量普遍不达标,却被当成正规药物使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有效治疗,吉尔斯皮最终因此入狱。

另一方面,假冒伪劣药物可能令人丧命。

年,56岁的美国汽车工人托医院打针,却因为注射的药物被污染,死于真菌性脑膜炎感染,这批来自新英格兰药房的药品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质量控制,最终引发了全美近人严重感染,其中64人不治身亡!

药物活性成分(有效成分)过少的劣质抗菌药物,已被证明可以导致病菌的进化,从而产生抗药性,长此以往,一些本来很容易治愈的细菌感染类疾病,就是因为用了劣质药,治疗会变得越来越棘手。

当常规药物在最简单的感染面前都毫无战胜之力时,人类就处在真正的危险之中了。

如何辨别假药很重要下面下面6招记起来

1.通过网站查询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dzz/1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