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神速啊
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李伟介绍,病人和家属的担心并非多余
据介绍,这也是李伟主任今年初正式来到市中心医院工作后,再次打破由其本人在该院心脏外科创造的手术年龄和体重的最小纪录,上次纪录是在三个月前为一体重11.5公斤、年仅2岁的先天性病儿施行体外循环下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就在李伟成功救治张老太后不久,一名年仅16个月大的男性患儿被父母带来求诊
心房、心室、心包、心瓣膜……就算你搞不清这些专业术语到底指的是什么,你也应该知道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非同寻常,但凡心脏出了点小毛病都可能危及健康生命
4个小时顺利完成重症心脏病微创手术
1. 2004年9月 完成上海市胸科医院首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覆膜支架植入术(主动脉腔内上肢动脉硬化隔绝术,tevar)
正因为心脏问题普遍复杂,心脏外科手术难度大,对于施救者来说,也就提出了更高的医术要求而在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科室主任李伟利用多项业界最前沿的微创技术,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成功地为多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手术,屡屡在微创心脏手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4. 2011年4月 完成上海市胸科医院首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5厘米)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68岁心脏病老太害怕诱发脑梗塞
专业擅长: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包括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动脉瘤及夹层等)及心房颤动等的外科手术治疗
1999年6月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外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任主治医师2002年7月-2004年7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上肢动脉血栓治疗方法究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并在国立大学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心胸血管外科临床培训,2004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工作,2013年11月,受聘为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3. 2006年3月 首次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瓣膜疾病手术中合并的心房颤动
打破病人年龄和体重的最小纪录
“如果选择不开刀,栓子现在已与左房壁脱离,发生碎裂甚至夺命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已经有发生碎裂的征象;如果选择开刀,病人极度恐惧,而且风险极大,这不仅是因为病人有新发的脑梗塞,而且病人因为房颤一直在长期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如做心脏手术,会给手术医生带来止血方面的极大麻烦,有的病人甚至因此而丧命手术台因此在通细动脉硬化常情况下,这类病人需要停用上述药物后至少一周才考虑做心脏手术”
6. 2010年入选上海市胸科医院“雏鹰人才计划”
据了解,这次手术为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首次应用右胸小切口和腔静脉内阻断等新技术成功为长期抗凝合并左房巨大血栓并发急性脑梗患者施行急诊二尖瓣置换+左房血栓摘除术
令孩子父母意外而高兴的是,新任科主任李伟博士承诺将用先进的微创外科封堵方法进行手术,以消除异常的血流通道,同时又可避免通常应用的大开胸切口所造成的巨大创伤
就在大家等待科主任的最后决定的时候,李伟毫不迟疑地表示:“抓紧完善术前准备,急诊手术!”
李伟告诉记者:“该技术目前仅在国内较大的心脏中心开展,这次我院心脏外科首次成功施行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外检查动脉硬化科封堵,特别是在手术难度大的低年龄、低体重病儿的成功开展,不仅打破了心脏外科手术病人年龄和体重的最小纪录,也充分体现了我院麻醉技术、术后护理技术均上升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该领域的外科手术水平已经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
在排除了手术禁忌后,孩子于入院后第三天即接受了微创外科封堵手术在术中超声配合的老搭档、来自上海市胸科医院超声科主任吴卫华主任医师的经食道超声的引导下,李伟主任在孟磊主任医师的台上配合下,熟练地在病儿的左前胸做了一个长约2厘米的微小切口,并通过该切口顺利地将一枚合适大小的封堵器准确无误地释放在未闭的动脉导管之内,完成了异常通道的封堵,出生后即可触到的心前区震颤刹那间完全消失了,手术大动脉栓塞取得了圆满成功术后第3天,孩子就痊愈出院了
2. 2005年12月 完成国内首例房颤的外科微创消融术(minimaze procedure)
据家属介绍,5年前,张老太有过脑梗塞病史,虽经保守治疗痊愈,但留下了左上肢肌力减退的后果,给她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不便这次发病,虽然脑梗塞症状较轻,但病人和家属却极为担心
心脏外科微创新技术
对此,李伟解释说:“该病人的手术难点和风险主要在于两点,第一是因病人长期抗凝引起的手术创面止血问题,这就要求手术切口要小、避免常规的胸骨锯开并减少术中过多的分离和切割,因此选用侧胸小切口利于止血,较少创伤;第二是防止心房内的血栓在心脏停跳前碎裂的问题,这就要求手术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分离上下腔静下肢动脉治疗脉时对心脏的推拉和触碰,因此选用非常规的腔静脉内阻断技术;此外,术中要仔细探查左房内的附壁血栓情况,避免遗留碎屑,否则会功亏一篑”
李伟说,对张老太实施的手术为经左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和血栓摘除术,术后第14天,张老太就得以顺利出院
16月大男宝宝患有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原来,这名男宝宝出生后即发现患有先天性的动脉导管未闭,碾转本市多家三甲医院后,一直被婉拒立即救治原因是“年龄太小、体重太轻、技术上存在困难,需要等孩子长大些再来手术”
他介绍,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外科封堵是最近十年出现的新技术,是手术技术、超声技术和封堵器制造技术完美结合的成果“它与介入封堵技术互为补充,对一些不适合介入封堵治疗或年龄、体重较中央动脉栓塞小的病人有较大优势此外,该手术方法可以完全避免x线对人体的伤害,对无法进行封堵而导致手术失败的病人可立即改为常规的经胸切口的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以确保手术成功”
微信号:xzch96120
由于这次脑梗塞的栓子来源有可能就是左心房内其它的微小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血管而引起的,所以在对张老太的救治问题上形成一个两难的抉择
通讯员乔珊 文
多次到英国、美国多家世界级心脏中心临床研修和专题学习,全面掌握了当今先进的心胸血管外科技术,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专业视野,而且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业务上不断取得成果和进步
原标题:成功救治急诊重症心脏病
公众账号:徐州市中心医院
“这是我院心脏外科首次成功下肢动脉炎完成了一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外科封堵手术,该病人是我院心脏外科历史上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手术病人”据李伟介绍,该手术的成功施行,标志着市中心医院在该类先天性疾患的治疗手段上增添了新的治疗方法和选择,同时也是该院心脏外科在心脏手术的微创化和低龄化方向上再次迈出了重要一步
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上海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会员、《复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真是神速啊,甚至比一般病人恢复得还要快”,病人和家属由衷地向主刀医师、科主任李伟表达谢意据了解,因为选择了合适的手术方案,术前估计的切口创面大量出血的情况没有发生,术后24小时的胸腔引流量不到200毫升,比平时的晚期动脉硬化常规手术病人还要少的多
业界同行对这一手术给予了高度肯定,因为这标志着市中心医院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独立施行急诊、重症心脏瓣膜手术的能力方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在该领域获得了新突破以往,这样的手术需要请上海、北京等地的专家来会诊手术
晨报记者 王任飞
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徐州市中心医院公众平台二维码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作为新任科主任的李伟也颇感压力说实话,因为手术风险很大,所以若采取不手术的保守治疗,病人及家属也能理解,但病人很有可能出现大面积脑梗塞进而永远失去治疗的机会如果非要实施手术,一旦手术失败,内行人可能会明白是手术难度过高的缘故,但带给动脉硬化形成主刀医生李主任更多的将是舆论压力和声誉损失
4月初的一天,68岁的张老太太因突发口齿不清和头昏被紧急送入市中心医院急诊室,头颅ct检查提示有新发的脑梗塞影像学病灶
在多种心脏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上完成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应用微创手术技术对大部分类型的瓣膜疾病、冠心病、先心病、大血管疾病和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常规开展各类微创心脏手术
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当晚11点,在孟磊主任医师的协助下,急诊手术结束了,一切顺利,病人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7个小时后,病人完全恢复了清醒术后10小时,病人从重症监护室返回了普通病房
专家档案
正因为心脏问题普遍复杂,心脏外科手术难度大,对于施救严重动脉硬化者来说,也就提出了更高的医术要求而在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科室主任李伟利用多项业界最前沿的微创技术,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成功地为多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手术,屡屡在微创心脏手术领域取得新突破“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0余年,有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和心房颤动,更为要命的是,心脏彩超提示在病人的左心房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类圆形血栓,随着心脏的搏动在不停地游动撞击,随时都有被血液冲刷碎裂的可能如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发生大面积脑梗塞进而夺命的可能性极大”
5. 2011年11月 完成上海市胸科医院首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环成形术
然而,孩子的病情在不断加重,两肺因此而导致的充血征象也明显增强,如再等下去将会影响到孩子的呼下肢动脉硬化症吸循环系统甚至生长发育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孩子的父母经人介绍并带着孩子找到了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李伟
“采用股动脉供血、带气囊引流管上下腔静脉内阻断建立体外循环,右前外侧胸小切口施行二尖瓣置换和左房血栓摘除,必要时加行三尖瓣成形术”面对这一前所未见的非常规手术方案,同事们感觉十分好奇和不解,毕竟这是该院心外科第一次通过右胸切口施行二尖瓣置换术,更何况还要同时摘除心房内的血栓
李伟
专家门诊:每周一全天
独立完成急重症心脏瓣膜手术
白癜风会不会传染白癜风不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