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饮食 > 慢性肾功能衰竭科普小知识 >
慢性肾功能衰竭科普小知识
肾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发展而成。引起肾衰竭的疾病很多,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病、遗传性肾炎、多囊肾等。其它有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肾损害,如: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节性多动脉炎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病、各种药物和重金属所致的肾脏病等;另外:尿路梗阻性肾病如结石、前列腺肥大、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等。
1、在肾衰竭的最初阶段,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进行常规尿液和血液检查显得非常重要。当肾脏病变进展时,病人的患病症状也会比较明显。常见的有:
1)身体不适由于毒素和废物在体内不断堆积,病人可能会感到浑身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夜间睡眠不好,没有胃口,搔痒和疲劳。
2)浮肿一些病人会出现浮肿现象。尿量减少,尿频(尤其在夜间)。手足踝浮肿。其它症状还有气短,眼睛周围肿胀等。3)贫血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人体不能产生制造红细胞所需的足够荷尔蒙,因而产生贫血。贫血的人经常会感到寒冷和疲惫。其它患病症状如:血尿(呈茶色或血红色)、高血压、尿液中出现泡沫、腹泻、极度口渴、睡眠不安,或嗜睡、性欲下降等。
2、怎样预治肾衰竭
如何预防慢性肾衰呢?关键在于很好地控制原发病。最常见的原发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约占50%-60%。其它还有慢性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尿路结石、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药物中毒性肾病等等。要重视,积极治疗这些有可能引起慢性肾衰的疾病。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绝大多数发生于感染后,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肾小球炎症改变,这种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当发生上述感染以后除了积极治疗外,还应在2—3周内检查尿常规。
另外:在肾盂肾炎的治疗中一定要选用确实有效的抗菌素及足疗程治疗,联合使用抗菌素。使用药物时应避免肾毒性药物。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有时肾脏已经受到严重损害,肾功能减退,但是处于代偿期,肾脏本身又缺乏痛觉神经,有时一些重要的信息被忽视致使贻误病情。
3、肾衰竭患者吃什么好呢?
肾衰病人饮食注意事项较为严格,一般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为基本原则。肾功能衰竭,尿量少于ml/24小时,伴有高血钾的患者,饮食尤其要注意避免摄入高钾食物或水果,如红枣、灵芝、香菇、黑木耳,橙、香蕉等。部分
含钾量高的食物有柑橘、红枣、葡萄、花椰菜、大豆、黑豆、菠菜、土豆等。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钾量也高。含嘌呤高的食物有扁豆、菠菜、咖啡、动物内脏等。维生素是机体各种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新鲜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蛋黄、鱼肝油、奶油、动物肝脏以及植物性含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如莴笋叶、胡萝卜、蕃茄、红薯等。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有卷心菜、莴笋、植物油等。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有麦片、动物肝脏、肉类、鱼类、家禽、蛋类、豆类、奶制品类。
4、保护肾脏小提醒:
不乱吃药:许多止痛药、感冒药等药品都有肾毒性。反复发作的扁桃腺炎要小心:链球菌感染容易引起肾脏疾病。
合理饮水不憋尿:尿液潴留在膀胱,容易繁殖细菌,间接感染肾脏。
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血压、血糖控制不好造成血管硬化,导致肾脏病变。
泌尿结石:结石易造成肾积水、梗阻性肾病。
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尿液和肾功能检查,尤其女性怀孕时,应该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蛋白尿的形成、分型、检查及其饮食
糖尿病肾病的检查及其合理饮食
糖肾患友的福音
医生老让你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有啥意义?
糖尿病并发症的“窗户”——论定期眼底检查
赵进喜医生工作室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