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流middot担使命小切口

10月11日安徽医院高新院区心脏大血管外科为一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量大的患者实施首例经心尖TAVI获得成功,标志着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心脏中心微创团队瓣膜疾病治疗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而主动脉瓣是心脏泵血最重要的“阀门”,一旦运转不灵或怠工,后果就不堪设想。而对于心脏瓣膜病好发的中老年人群体来说,由于传统开胸手术因创伤大、失血多等高风险,令许多患者望而却步,放弃了手术机会。

明知疾病猛如虎,但有匠人克难关!

10月11日,67岁的金老太因患有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等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成功接受了安徽医院高新院区的手术救治,这是高新院区首例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

该手术“高精尖”,由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联合心内科、麻醉科、超声科、医学影像科以及体外循环、手术室等团队多学科协作完成。常规手术对于该病的处理需要正中开胸、心脏停跳及体外循环,出血量大,整个过程一般要耗费6-7个小时,创伤和风险较大;而这次施行的TAVI术优势非常明显: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无需正中开胸、心脏停跳及体外循环。

听说要开胸患者直摆手

67岁的金老太本应生活美满,其乐融融,没想到近一年来身体越来越力不从心,逐渐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到甚至走几步路都要休息一下。百般折磨下老太太来到安医大高新院区心外科,这才发现患有严重的心脏瓣膜病,作为心脏泵血最重要的阀门—主动脉瓣有重度的关闭不全,心脏已经明显增大,并出现明显的心功能下降,即使药物治疗也不能有效缓解。手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治疗团队提出这个建议时,患者和家属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不愿意接受常规的开胸手术。经过详细的评估,治疗团队认为,老太太接受常规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的换瓣手术难度相当大:首先,患者大动脉炎,升主动脉全程钙化严重,如常规开胸手术体外循环或阻断容易引起主动脉夹层,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该患者不适合体外循环手术,其次TAVI切口小,恢复快,患者容易接受。

多学科精诚协作,为老太太心脏妙手装“新门”

鉴于老太太的身体状况,治疗团队想到了TAVI手术,这是一项微创心脏换瓣新技术,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手术适合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治疗的瓣膜病患者。治疗团队仔细研究讨论她的病情后,考虑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介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置入(TAVI)技术,巧妙解决老太太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问题,给她装个“新门”。经过周密准备后在仅有的5厘米切口下,完成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让金老太的心脏再次健康地跳动起来。

心脏病患者将受益于介入人工主动脉瓣植入(TAVI)技术的应用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占3%,80岁以上高龄人群中约占5%。严重主动脉瓣病变最终将导致心衰,患者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期仅2年-3年,猝死的风险很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置换瓣膜,需要将患者的胸骨正中劈开,并需要体外循环的辅助,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葛圣林教授介绍:“目前,我国至少有30%-50%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没有选择手术,一是因为患者年龄大,并发症多,常规开胸手术风险极高,二是因患者自身的恐惧心理而放弃手术。”

伤口仅5厘米

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

要成功实施这项手术

首先要在术前准确定位

主动脉瓣的位置

若稍有偏差

可能切口打开后

无法准确伸达患处

在麻醉科、体外循环

心内科、医学影像科

及手术护理等团队的

密切配合下

选择心尖部位开一小孔

作为主操作口

将人工生物心脏瓣膜

送入患者心腔

手术切口仅5厘米

刚够要置入的生物瓣

勉强通过

由于没有胸部骨性结构破坏

疼痛感明显减少

历经30分钟

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首例经心尖TAVI

顺利结束

患者返回监护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ys/1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