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病因 > 健康提醒下肢酸胀疼痛警惕脉管炎 >
健康提醒下肢酸胀疼痛警惕脉管炎
脉管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老百姓通常认为的“脉管炎”实际上是更为常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不少年纪大的人误认为出现腿脚发冷、无力、酸痛、麻痹等症状是由于年纪大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殊不知,这些病症可能是由下肢缺血导致的,延误诊治情况严重者可能会需要截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下肢缺血,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下肢缺血发病率在大于40岁的人群中约占4%~10%,而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可高达15%~20%。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感觉麻痹,严重者甚至出现下肢疼痛和肢体坏死,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下肢缺血按症状轻重程度可分为三期:
一期时,下肢会感觉到发冷、发麻,主要是冬天比较明显;二期时会出现间歇性跛行,患者每走一段距离,小腿就会酸胀,稍微休息一会儿可恢复;到三期时则会出现缺血性疼痛,严重起来连普通的止痛药都无法克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指全身动脉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在动脉中生长,这导致动脉本身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很多,年龄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的可能性会增加,发生的程度会加深。动脉硬化是无法治愈的。如果动脉硬化或动脉斑块增生非常明显,则可通过改善危险因素,应用药物以及运动疗法来预防动脉硬化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现已明确,体力活动过少是动脉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增加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对于治疗动脉硬化有许多好处。如有助于增加组织器官(如心脏、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减少组织缺氧;能改善脂质代谢;减轻动脉硬化程度;有助于提高血液中抗凝系统活性,减少心肌梗塞的机会;通过运动促进侧枝循环再生,改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的缺血症状;有助于改善情绪,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克服害怕活动的心理。。
TAIYITANG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综合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目的在于降低血脂和血压、控制血糖、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2、调整生活方式
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首先需要注意饮食习惯,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同时,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3、运动疗法
每日适当运动,可有效地增加肢体对缺血的耐受力,并可促进闭塞血管周围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闭塞血管远端组织因缺血导致的感染、溃疡及坏死的发生率。
4、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的患者则需考虑手术治疗。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
温馨提示:人体在35岁以后,动脉开始有脂质沉积,这时就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