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病因 > 冬天ldquo老寒腿rdquo又 >
冬天ldquo老寒腿rdquo又
市民老王两年前开始感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行走距离不足米后小腿肚子胀痛,不要说出远门了,连从家里去附近菜场买个菜都要停下来歇个脚,捶捶腿等胀痛好转后再走,冬天症状更重,一直以为是风湿性疾病导致的所谓“老寒腿”。医院门诊,药吃了不少,可是症状并没有减轻,今年随着天气寒冷,王先生“老寒腿”症状加重了,夜间睡觉也感觉下肢麻木、疼痛,两腿下垂或坐位时疼痛稍微好转,常常需要抱膝而卧至天明,痛苦不堪!
最近,王先生来到我科门诊就诊,经过体格检查,确诊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住院治疗。通过改善循环、扩血管结合我科中医特色疗法等治疗后,发凉、麻木、胀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夜间睡得香,二周后好转出院。出院后每天坚持步行锻炼,目前行走一里路开外已基本上没有影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什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动脉内壁上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向血管腔内增生、突起,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供给血液不能满足下肢需要,出现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表现下肢动脉硬化症的进展是一个慢性过程,按照病变程度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四期。第一期,轻微主诉期。患者仅感觉到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足癣易发感染而不易控制。第二期,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小腿的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最常见的症状。第三期,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第四期,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只能截肢保命。
当中老年患者,尤其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长期吸烟者出现以上临医院诊治,经彩超、多普勒检查、MRA、CTA、DSA等可帮助明确诊断。
认识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即要做到尽早的预防与治疗,如果病变较早,通过降脂、降糖、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戒烟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锻炼等可以改善症状。如果病变较严重,已经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坏死等情况,医院专科进行诊治。
最近天气转冷,进入下肢缺血的高发期,温馨提示您,如出现下肢发凉怕冷,憋胀疼痛,请及时就诊或复诊,以免延误病情,给身体带来大的伤害!
小贴士
医院(东院区)脉管科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运用传统中医药结合现代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医院(东院区)脉管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