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者常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治疗

临床解析:

1、症状性颅内大动脉慢性闭塞(LAICOD)与卒中复发、死亡和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特别是对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采用强化药物治疗往往无效,卒中症状可能持续恶化。

2、以往认为,亚急性及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已建立侧支循环,无需血管内干预。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症状性颅内大动脉亚急性及慢性闭塞是不良预后和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特别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尽管采用严格的药物治疗,症状仍可能持续进展,再发卒中率可达6%-22.7%。

3、近10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介入再通LAICOD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末梢栓塞事件、血管夹层、穿孔、高灌注综合征、穿支血管闭塞等。国外文献中技术成功率报道为85.7%~%,围手术期并发症为8.3%~44.4%,死亡率最高达44.4%。

4、血管评估

(1)双鞘-双血管同步造影:通过远端血管吻合充盈,推断闭塞长度和走形,评价闭塞再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高分辨率MRI评估:可同时从管壁和管腔两个方面评估闭塞段及闭塞段以远的血管结构,闭塞血管管腔的长度、迂曲的程度及血管的内部性质等。

5、关于再通过程,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微导丝能否顺利通过闭塞段。

6、小尺寸球囊行次全扩张(不超过狭窄近端正常血管直径的50%-75%),降低血管损伤及斑块破裂风险。中等长度的球囊(9-15mm)以防止充盈时球囊移位至狭窄近端或远端(嗑瓜子效应)。在大多数慢性病变中,不能根据狭窄后扩张的血管来选择球囊,因为这会导致选择球囊过大而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zlyy/1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