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血管外科年会吴学君主动脉附壁血栓致下

北京中医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25/4629262.html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I)主要包括动脉栓塞(AE)和动脉血栓形成(ATE)。两种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伴发,临床上常表现为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的远端组织缺血症状。在年6月30日青岛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学专科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医院血管外科的吴学君教授就主动脉附壁血栓致下肢动脉缺血的诊疗体会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主动脉附壁血栓

主动脉附壁血栓是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附着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流量减少的状况,多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主动脉附壁血栓会造成多种并发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血栓堵塞的程度比较大,更会导致患者下肢动脉缺血,下肢动脉栓塞,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状况。

主动脉附壁血栓分型

TypeⅠ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

TypeⅡ型:胸降主动脉型(最常见)。

TypeⅢ型:腹腔干—最低肾动脉。

TypeⅣ型:最低肾动脉—腹主动脉分叉。

主动脉附壁血栓特点

血栓附着于主动脉壁,无动脉瘤病,无心原性的血栓,伴有内脏血管或肢体血管的急性血栓栓塞,可伴有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主动脉附壁血栓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脑卒中,内脏缺血、肢体缺血(TypeⅡ,TypeⅢ)、肢体缺血,可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化疗等。

主动脉附壁血栓治疗原则

1、应积极处理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内脏缺血、脑缺血等(需要结合腔内或外科手段)。

2、主动脉血栓的治疗。

3、应注意查明基础疾病,防止主动脉血栓复发。

主动脉附壁血栓治疗方法

抗凝:通常采用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但会产生一定的并发症。

手术取栓:采用开放手术取栓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其死亡率2.6%,围手术期并发症率28.9%~71%。

导管取栓:血栓清除率低,远端栓塞率高。

导管溶栓:与肝素抗凝差别不大,并发症明显升高。

腔内治疗:腔内植入覆膜支架或裸支架。适用于抗凝效果不好,血栓游离度大,栓塞风险高的病例。覆膜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主动脉附壁血栓的较有效的方法。相比于抗凝治疗的优点是减低残留血栓的大小,降低再发的风险。相比于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更低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完全覆盖病变段,并且术后抗凝很关键,一般主张华法林抗凝。

总 结

对于急性肢体或内脏缺血,应当注意排除主动脉附壁血栓。发现主动脉附壁血栓,若无抗凝禁忌,应当应用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效果不佳。TEVAR治疗对于防止再发栓塞有意义,但术后抗凝很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zz/11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