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医院 > 听说过肠中风吗急性发作可致命,老年人容易 >
听说过肠中风吗急性发作可致命,老年人容易
今年78岁的陈大伯,与老友聚餐时吃了不少大鱼大肉。当天晚上,陈大伯感到腹痛,以为是油腻的食物吃多了消化不良,就吃了点助消化的药。然而,腹痛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上厕所还有便血症状。自觉情况不妙,医院。经肠镜检查,原来陈大伯患的是急性缺血性肠病,俗称“肠中风”。
究竟什么是“肠中风”?
“肠中风”也就是缺血性结肠炎,它与动脉硬化所致的“脑梗死”同出一辙,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局部肠壁供血急剧减少,进而使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坏死、出血的一种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壁全层梗死甚至穿孔,危及生命。
“肠中风”患者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这些疾病可单独存在或联合存在。
“肠中风”患者常会出现急性腹痛,呈阵发性加剧,早期可伴有恶心、呕吐,晚期则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如果腹部出现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则可能出现了肠坏死及腹膜炎。
不完全性肠梗阻以腹痛、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等为主要表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老年人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腹泻、便血时,要高度警惕“肠中风”,医院检查治疗,切勿延误病情。
患了“肠中风”,该怎么办?
患了“肠中风”后,一定要禁食,对有腹痛、腹泻和便血但无腹膜炎体征的患者,首先应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包括补液、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胃肠减压、氧气吸入等。
据了解,“肠中风”早期治疗的效果很好,大部分患者只需通过药物或介入治疗就能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腹痛加重、病情进行性恶化,并出现明显腹膜炎体征或休克早期表现,如低血容量、酸中毒以及低血压,则提示有发生结肠梗死、肠穿孔的可能,应考虑在抗休克的基础上尽早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大多仅限于缺血性结肠炎的坏疽型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三高人群”最易中招
肠中风往往会盯上那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他们的共同点是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警惕肠中风。因为肠系膜上的动脉口径较大,极易接纳从心脏脱落的栓子从而发生栓塞。大约有50%的肠中风患者都属于上述几种情况。
此外,患有全身性血管病变,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由于肠道小动脉受累,相应的肠管也容易由于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引发肠中风。长期口服避孕药、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等也和肠中风有一定关联。
如何提早预防肠中风?
1、健康饮食
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所以老年人更应注意规律的生活起居,避免烟酒,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尽量避免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品。要像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控制体重,适度体力活动,情绪开朗,尽可能减少诱因。
2、注意病发征兆
二要加强对肠中风的预防意识,如近期经常自觉饭后腹胀、隐痛、不适,服用消化药无效,且反复发生,体重呈下降趋势,医院就诊,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急性肠缺血发作。
3、定期体检
三要经常检查血脂成分、血液流变等项目,尤其是血小板的电泳。如果已发生心房颤动,就必须控制心室率,使平静时心率在每分钟60-70次;如果出现心动过速,立即配合心脏病药物如地戈辛以减少血栓脱落的危险因素。反复间歇腹痛的便血老年人,应做一次选择性血管造影,了解缺血的部位、范围,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请外科医生有选择地切除病变的肠段,以免一旦大量出血而发生意外。
4、防止便秘和咳嗽
便秘和咳嗽是肠中风的一种病症表现。经常便秘的人,它的肠道血管已经比别人弱很多了。而且咳嗽是出现脸色苍白的现象,或是血压下降,都是肠中风的一些征兆。
预防肠中风,饮食应清淡、均衡营养,并保持适当合理的运动、控制合理体重、戒烟少酒、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目前处于夏季,则应多补充水分与合理的电解质。看完记得转发到朋友圈分享哦!下面这些文章,对您也很有用:
母亲:“没什么事,我就先死了”(建议所有人都看看)
中国首部心梗防治微电影,转发1次可能挽救1条生命
空调吹不对,浑身都受罪!近日空调病爆发,不想中招赶紧看!
成本5毛,卖几百上千元!朋友圈里卖的这些东西,有毒有害!
最新潮养老观!你要有16个老伴!
男子两年做了4次肾结石手术,就因他的这个习惯!很多人还在犯!
岁
专注于服务50岁以上的“小朋友”
提供严谨、有趣、正能量的文章。
岁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