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危害 > 医院优秀病例展示系列特色名医宋 >
医院优秀病例展示系列特色名医宋
宋廷文,副主任中医师。年毕业于河北省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42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各科疑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及理论探讨,由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合并症,急慢性肝胆疾病,风湿病及类风湿病腰间盘突出等疑难杂症方面颇有研究。近年来特别重视血瘀致病及微循环障碍理论的应用研究。曾经于年被张家口名中医协会评为中医名医,同年被中国特色医疗医药学会授予医界名家。
一、自拟“卷柏消症汤”治疗子宫肌瘤75例
子宫肌瘤属于“症瘕”“积聚”范畴。究其病机多与气滞血瘀,痰瘀聚结,寒邪内阻胞宫有关,因此,笔者遵循《内经》“坚则削之”、“结者散之”、“瘀者行之”之旨,把活血化瘀作为主要法则。症瘕的形成多因情志抑郁,饮食内伤,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日久渐积而成。瘀血内阻是症瘕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治疗时,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本病的基本治法。治疗75例中,凡是3cm以下的肌瘤基本都能削之,3cm以上的均能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免于手术。
典型案例:任某某,女,45岁,康保县梁家营村人。患子宫肌瘤而致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淋漓不断,曾经查B超,提示:多发性内膜型肌瘤。较大者3.2cmx2.8cm。因阴道出血过多而致贫血。后经人介绍前来就诊,故用“卷柏消症汤”治疗效果颇佳,《本草备要》中记载,卷柏“生用破血通经,治症瘕淋结”,本品用量达30克,必不可少,为治子宫肌瘤要药。用以水蛭药性平和,祛瘀之力甚宏,加大破血消症之功,更以煅牡蛎,海藻、昆布、穿山甲合同起到软坚散结作用。再以三棱、莪术、桃仁、红花配伍可加强活血化瘀,使症瘕尽消。连续服药二个月,复查B超,提示:可见二个低回声节结,较大者,1.6cmx1.2cm,继续服药一个月一切正常。使患者免于手术。笔者曾经于年撰写了“卷柏消症汤”治验子宫肌瘤,被’96首届国际中医杰出成果交流展示会入选,被评为优秀论文,并颁发了证书。附证书图案。
二、中药内服加外用治疗银痟病60例
银痟病,即现代医学的牛皮癣,属中医“松皮鲜”、“风鲜”、“干鲜”、“白疮风”范畴。银痟病是一种皮肤以红斑、鳞痟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多属病程长,时间久,反复发作西医治疗多不敏感,故中医辩证有其特点。多数为血热、血燥,除此之外也有气虚血瘀征像,临床一般分为血热兼瘀,血燥兼瘀,气虚血瘀三型,治法以清热凉血,养血润燥,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注意补气化瘀,软坚散结。笔者用中药内服加外用治疗银痟病取得了显著效果。自拟祛风润燥饮内服,和外用冰矾轻粉散。内服以清热泻火,养阴润燥,祛风止痒为治发病原因,内因为七情内伤,气机郁滞,久而化热;外因由于外受风邪,或挾燥热之邪,客于肌表,内外合邪而发病。本病西医多用皮质激素治疗没有特殊疗效。治疗后易复发。
典型案例:患者王某某,男,69岁,技术监督局退休干部。患银痟病二十余年。以头面部为主,均为白皮、鳞痟连成一体。经北京,上海,南京,医院治疗均无何效果,曾经花费医疗费十万余元。患者经人介绍前来治疗。以内服加外用治疗一月而痊愈。迄今未复发。患者为了感谢,特赠送锦旗一面。
三、水蛭的临床配伍应用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能破血逐瘀,具有破瘀血,利脉道之功。笔者用水蛭配三七参加活血化瘀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了良好效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周围血管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炎症病变,易形成血栓,容易发生坏疽而致残。笔者年以来,应用水蛭配三七为主加味治疗例,效果满意。脉管炎病属中医“脱骨疽”范畴,病因病机复杂。内因主要是肾虚,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外因为外伤寒、湿、热、冻诱发。发病机理是由虚致邪,因邪致瘀,瘀久变损,以致肌死筋坏骨脱。《灵枢·痈疽篇》云:“发于足指名曰脱液,其状赤黒、死不治,不赤黒不死,不衰,急斩之,否则死矣”。这就表明此病是较难治的慢性疾病。由于脉管炎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变化多端,在治疗时也是错综复杂的。
典型案例:患者杨某,男,69岁,康保县退休干部。患脉管炎十余年,左下肢水肿严重,皮肤青紫红,活动受限,伴有血小板增多症,医院治疗效果欠佳,后经愈后患者介绍前来就诊。连续用药三个月水肿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接近正常,回访多次。基本恢复正常。患者为了表示谢意,赠送锦旗一面。
四、自拟“益气活血固涩汤”治疗肾病综合征
多年来治疗例效果确实满意。肾病综合征是以高度水肿、高血压、高血脂症、蛋白尿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治疗尚没有特殊疗法,只是对症处理,皮质激素强化,免疫制剂的应用。临床大约百分之三十转为肾病终末期。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制定了以补肾健脾,益气活血,收敛固涩为主,配合活血化瘀,清热泻浊的治疗原则,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固涩汤”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颇佳。
典型案例:宋某某,女,57岁,林场退休职工,家居白龙山小区。患肾小球肾炎六年,医院,多次住院治疗,医院治疗五年均不见好转,高度水肿,高血压3级,高血脂症,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最后患者发展为终末端早期肾病,肾功能不全,医院建议采取透析疗法,缓解肾功能,患者精神压力大,合并精神抑郁症,髓继发生精神失常,不思饮食,彻夜不眠。经人介绍前来就诊。患者病情多端,错综复杂,治疗不太配合,治疗难度大,经过精心做患者的思想工作,调理思维,逐步的改善了情绪,服用“益气活血固涩汤”加养血安神,镇惊开窍之药,治疗3个月,患者神志清析,水肿基本消退,血压降为1级,血脂降到临界线,蛋白尿+,总蛋白60克/L,白蛋白达到35克/L,肾功能各项指标均降低接近正常,继续治疗2个月水肿消了,血压正常,血脂恢复正常,蛋白尿转阴,肾功能指数恢复临界线。继续坚持治疗一个月,痊愈。迄今未见复发。患者为表示感谢送锦旗一面。
五、中医治疗多发性神经炎58例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痿证范畴。泛指肢体筋脉松驰,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四肢痿废,手不能摄物,足不能任地,甚则全身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类似现代医学中的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篇提出“治痿独取阳明”,足阳明是五脏六腑之海”,阴经,阳经会于宗筋,而“阳明为之本”。脾主肌肉四肢,与胃相表里,五脏六腑、四肢百胳,经脉筋骨都有赖于脾胃不断的补充供应津液精血,若脾胃虚弱,受纳运动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骨失养,则肢体痿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筛选出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为准则。自拟“益气活血壮筋汤”治疗痿证收到了显著效果。
典型案例:患者:庞某,男,36岁,家居康馨家园。患病二个月,开始发病时呈进行性四肢肌肉无力,行动不便,最后肢体软瘫。经人介绍前来就诊。患者属多发性神经炎,经辨证论治,以“益气活血壮筋汤”加减治疗四周,患者能下床活动,生活基本能自理,感觉肢体痿软无力。继服三周,患者活动自如,可干一些轻微生活。又巩固三周基本痊愈。随访几次,没有任何后遗症,患者一切正常。患者为表示感谢,送锦旗一面。
六、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优势
心力衰竭一般属中医学“心痹”“心水”“喘证”“水肿”等病证范畴。《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腹大胫肿,喘咳身重”,《金匮要略·水气病》说:“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了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体征。其病机主要是“阳气虚衰,水泛血瘀”。但在临床上除上述基本病理外,心衰病程中还常出现外邪滞留,阴精亏损,心神失宁等几个重要病理因素。这些因素处理得当与否,对心衰的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成败的关键。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停药后多数会复发,效果也不理想。笔者自拟“生脉活血汤”为基本方,加用西药观察治疗各类心衰例,特别是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配合洋地黄类药、缺血性心衰配合硝酸梨酯类药均可收到预期的效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心力衰竭是复杂而难治的一种病症,单纯西药治疗有一定优点,但效果不理想,如洋地黄类药物有效剂量与中毒量是接近的,临床很难掌握,个别患者由于心肌损害严重,如充血性心衰合并心肌缺血缺氧,对药物的耐受量降低,及易中毒,而小剂量又不易控制心衰。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对心衰的控制具有协同作用,疗效较明显。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有推动血脉运行作用。心衰病人表现为血脉运行障碍,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心气不足,血脉瘀阻所致,因此本病治法应益气生脉、化瘀活血。笔者所选方中,人参、黄芪扶正益气,配麦冬则生脉,合五味子则敛气,四药配合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之效;配合三七、红花、丹参、川芎养血活血化瘀,更好发挥生脉活血,推动血脉运动,改善心衰症状;葶苈子、猪苓利水消肿,具有强心利尿作用;炙甘草具有益气温阳之功。经临床验证配合西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所以笔者在治疗心力衰竭的时候每当应用中药治疗的优势,远远超过单纯用西药治疗的效果。
典型案例:患者孙某,男,73岁,康保县屯垦村人。主因高血压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该患者即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又掺合缺血性心力衰竭。西药治疗难度大。该患者曾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效果欠佳,出院时患者双侧胸腔、心包积液,大量,全身水肿严重,心慌,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当时已经准备后事。后经笔者精心的救治,采用中西医结合,以生脉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半个月,水肿消了,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均消了。心慌,气短明显改善,出院后继续服中药巩固一个月,基本痊愈。随访五次病情稳定。患者及其家属万分感动,送锦旗一面。
七、胰腺炎的中医治疗
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炎症较轻者有充血、水肿的改变;重者有出血和坏死。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古代文献所称心痛,多指胃脘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胃脘痛》也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丹溪心法·心腹痛》明确指出:“心痛即胃脘痛”。其病因多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外伤等因素,致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临床可分为寒凝、湿热、食积、气滞、血瘀等型。治疗上以通为法,重在理气,祛其病邪,调理气机,其痛自愈。笔者采用理气活血,消肿止痛,急性期加清热燥湿消积通便之品。自拟理气逐瘀汤。在临床治疗45例。效果颇佳。该病西医尚没有特殊疗法。只是对症处理。不外乎1.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2.静脉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3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4.其它药物应用,解痉,镇痛。单靠西药效果欠佳,配合中药,效果显著。
典型案例:宋某某,女,46岁,康保县三十八顷村人。患者曾经在北京市打工,突然上腹部疼痛,腹胀,牵引后背,伴有恶心呕吐,前医院就诊,通过各项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十余天,疼痛稍有改善,仍不思饮食,食后预吐。后回我院治疗。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半个月,腹痛基本控制,恶心好转,呕吐已控制,能一日三餐少量进食,经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出院后为了巩固疗效,继续服中药一个月。患者痊愈。患者家属为感谢笔者特赠送锦旗一面。
八、按摩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痛”“痹症”范畴。其成因主要有三方面:(1)素体肾气虚弱,卫外不固;(2)起居不慎、劳损无度、外邪乘虚而入,犯盘伤骨;(3)扭挫闪仆,损伤腰节,气血瘀滞,经脉不通而痛。《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皆少......感觉寒湿,则善病骨痹”。《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按摩推拿治疗是中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推拿治疗目的在于疏通气血,解除痉挛,松解局部组织粘连,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素问·举痛论》曰:“按之则热气致,热致则痛止”。腰间盘突出,通过按摩推拿治疗后疼痛即可消失,活动自如。腰间盘突出在骨伤科占有一定比例,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运用按摩推拿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目前西医无特殊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疗效不显,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认为按摩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多为筋肉受到急剧牵拉,筋肉挛急,气血瘀阻,而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即所谓“其病在筋,屈不能伸”,治疗当以活血散瘀,顺筋解挛之法。按摩推拿重点突出一个“顺”字,筋顺则血脉流畅,能够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理经气的运行,疼痛得以消失。
典型案例:王某某,女,52岁,康保县大营图村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10余年,平素疼痛时轻时重,每于活动过度则疼痛严重,牵引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医院医治无效,于年5月初诊,医院查核磁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随继采取按摩推拿疗法治疗,当时感觉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自如,后每隔三日按摩一次,连续五次明显好转。患者觉得医术精湛,赠送锦旗一面。
九、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其病因,现代医学认为与自身免疫功能减退、遗传以及细菌感染、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本病属中医痢疾、泄泻范畴。临床表现一般有大便溏薄,夹有粘液,甚则腹痛,便下脓血等症。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和大肠,亦有肝肾所引起的,而脾虚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景岳全书·泄泻》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本病是本虚标实,虚者以脾肾两虚为多,实者有气滞,寒湿、水饮、湿热等,虚湿夹杂亦不少见。各类既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并见,还可以转化,因此,其治疗方药亦应随证选用。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乘脾者宜抑肝扶脾。攻邪不可过用伐品,补虚不可纯用甘温;有邪慎涩,虚重慎利。此外,在治疗的同时,适当注意饮食调护,避免生冷油腻等食物,才能有助于提高疗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脾虚湿滞是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热肉腐发生溃疡则为局部病理变化。因此,脾虚与湿热内蕴是本病上述诸症候的共同病因,所以,在治疗上均宜以补脾益气,清热燥湿,凉血止血,祛腐生肌。自拟“益气活血止泻汤”治疗例效果显著。
典型案例:孙某某,女,康保县城镇居民。年7月初诊,主诉,反复发作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6年余,几乎不断治疗,效果不著,医院检查,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结肠镜检查:结肠多处粘膜充血水肿,有多处小溃疡,病理活捡示:慢性结肠炎。曾经服用肠炎宁,左氧氟沙星,补脾益肠丸,病情时好时坏。近一个月症状加重。大便日泻十余次,为粘液脓血,伴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苔腻微黄,脉滑数。服用益气活血止泻汤3周,病情明显好转,继续治疗3周,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患者就没有想到会这样的结果。非常感激。特赠锦旗一面以致鼓励。
十、自拟“止痉散”治疗面肌痉挛86例
面部痉挛是面部或某侧面肌不同程度的阵发性、短暂性抽搐,甚则出现口眼歪斜,作止无序,不能自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发病。属于中医“痉症”范畴。本病的发生,往往由于先天因素,后天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造成脏腑功能失调,肝风内动,阴虚火旺,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不少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所伤,饮食失调所致。笔者认为面肌痉挛,是由多种病因作用于筋脉而发生的,多由火热上扰,热极生风而发抽搐,气血亏损、耗伤阴液、筋脉痉挛所致。故痉挛总的治则不外平肝熄风,清热凉血,安神定惊,补益肝肾,止痉散中。主药为羚羊角、全蝎,二药合用平肝熄风,清热凉血,善治惊痫抽搐;辅以天麻、僵蚕、蜈蚣共有平肝熄风、祛风止痉作用,与主药配伍既能祛风泻热,又能化痰镇惊。佐以紫河车可补肾益精,益气养血,抗痉挛。因此对病程长,体质虚弱的的患者应用该药有利于痉挛病的好转康复。朱砂、琥珀其有安神定惊、止抽作用。服药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即可获得良好效果,重则三个疗程即可痊愈。据临床观察,患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颇佳,用药一个疗程即可痊愈,本品为中药制剂,只要严格掌握剂量,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具有安全可靠、服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治疗86例效果颇佳。
典型案例:武某某,男,50岁,康保县城镇居民。患病五年,以右侧面肌抽搐,时发时止,伴有睡眠磨牙,每于情志不遂,情绪激动时发作频繁,医院医治,效果欠佳,并且抽搐面积逐渐扩大,频率加快,患者慕名而来治疗,用药一个疗程,抽搐基本控制,夜间睡眠磨牙明显改善。继续用药一疗程,而愈。患者为了感谢笔者,赠送锦旗一面,后随访三次再未发作。
宋廷文医生,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4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各科疑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及理论探讨,今天宋医生不仅分享的典型病例,同时也分享了从医问诊多年的心得与经验,希望通过分享、交流,能够为促进祖国医学的飞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西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