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背景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发生于青年女性,男性患者虽相对少见,但却不应忽视。通过寻找男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其个体化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例大动脉炎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例,比较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大动脉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大动脉炎诊断标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起病年龄、发病至诊断间隔、病程、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结核、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炎症活动性、血沉、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起病症状、体格检查、累及血管及分型、心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构成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

在此次研究中纳入的例大动脉炎患者中,男女性大动脉炎患者起病年龄无明显差异[25(16,38)岁比26(19,37)岁];

80.4%的男性及81.9%的女性在40岁以前发病;58.7%的男性和52.8%的女性在起病1年内诊断为大动脉炎;

除吸烟史以外,男女患者在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诊断间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结核、心血管病家族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炎症活动性方面,相比女性,男性患者处于活动期更少,血沉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附表1.男女大动脉炎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男女患者起病症状及入院查体情况

男性起病时合并全身不适的比例有低于女性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7.8%,χ2=3.,P=0.08);

男性患者起病时伴有急性炎症反应症状(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颈痛或关节痛)的比例低于女性(10.9%比24.9%,χ2=3.,P=0.04)。

与女性相比,男性多以血压升高为首发主诉(60.9%比35.8%,χ2=9.,P0.01);

体格检查方面,男性在其他弓上动脉狭窄的体征如双侧上肢血压差10mmHg、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杂音方面明显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附表2.男女大动脉炎患者起病症状及体格检查比较

男女患者累及动脉差异

大动脉炎分型方面,男性患者以Ⅳ型和Ⅴ型居多,均占总数的32.6%,而超过一半(51.8%)的女性患者为Ⅴ型动脉炎;

左、右肾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是男性最易累及的血管,分别占47.8%,50.0%和47.8%;而左锁骨下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是女性患者更易累及血管,分别占64.2%和57.5%。

男性累及胸主动脉及其分支、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女性(均为P0.05),但累及右肾动脉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50.0%比30.1%,χ2=6.,P=0.01)。

附表3.男女患者大动脉炎分型及累及血管比较

[例(%)]

男女患者心脏及其他血管相关并发症情况

在本研究纳入的例患者中,有心肌梗死病史的6例均为女性:34例(14.2%)患者存在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其中男性4例(8.7%),女性30例(15.5%);47例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男性8例(17.4%),女性39例(20.2%);42例(17.6%)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男性4例(8.7%),女性38例(19.7%),但以上均未见男女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男性的动脉瘤形成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17.4%比5.2%,χ2=7.,P0.01;19.6%比5.2%,χ2=10.,P0.01)。

附表4.男女大动脉炎患者心脏及其他主要并发症的比较[例(%)]

结论

男性大动脉炎患者多以血压升高为首发症状,多累及右肾动脉,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和动脉瘤形成。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确有着不同于女性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不同性别之间的组织和器官易感性、疾病严重程度、远期预后也不尽一致。不同性别自身免疫疾病产生差异的机制可以从性激素构成不同、免疫系统差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来解释。性激素包括雌激素、睾酮、孕激素等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一项动物实验证实,大动脉炎模型中,高雌激素血症与血管内皮损伤甚至血管重构存在一定相关性。目前关于大动脉炎患者性别差异机制的研究较少,未来需要全方面面、更深入研究以明确男女大动脉炎患者产生临床差异的原因。

文章来源:中国心血管杂志年8月第24卷第4期









































复方氨肽口服液
环孢素软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dzz/10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