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治疗 > 常见慢性疾病的睡眠疗法系列nbs >
常见慢性疾病的睡眠疗法系列nbs
慢性疾病是指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疾病、神经衰弱与失眠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睡眠疗法也即健康睡眠。健康睡眠准确定义:
1.迅速消除人体疲劳,有效提高睡眠质量;
2.睡眠科学、合理,不会诱发疾病;
3.在睡眠中能康复多种慢性疾病。
小编继续为大家科普系列常见慢性疾病的睡眠疗法,今天开始第三篇——脑血管病篇。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通常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1)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3)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
(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脑血管病的诊断原则与其他疾病类似,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全脑损害的症状及体征,颅脑CT/MRI或MRA、DSA及CSF等检查发现相应的病灶或相关的疾病证据,结合常有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病,一般较容易作出诊断。
力(按摩)和针灸对脑血管病,尤其是脑中风、脑梗后遗症有特别好的效果。
所谓“力”:在医学治疗手法上通常指的是推拿、按摩,是医生通过手或身体的一部分(如肘尖部),运用一定的方法刺激病人体表的特殊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按摩的作用在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
按摩是一种保健措施,但是对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则具有康复作用。
保健按摩:
①擦掌(两手擦掌心发热为度);
②转眼球,先以热掌揉摩眼眶顺逆两个方向各16次,然后闭眼后眼球依顺逆方向各转动16次;
③揉太阳穴,以两手中指按揉36次;
④转耳轮,以两手掌按贴耳轮(手指朝上)向后旋转36次;
⑤鸣天鼓,两掌贴耳,用示、中两指叩击玉枕穴20~30次;
⑥叩齿,闭嘴上下齿相叩36次;
⑦摇天柱,头左右摇转(眼视头后方)18~24次;
⑧擦肾腰,先擦揉神阙、气海两穴,后擦命门穴各36次;
⑨捶环跳,两手握拳用第5掌指关节头捶环跳穴36次;
⑩擦脸揉面,两掌擦热后即刻揉擦脸面36次。以上按摩每日上午进行1~2次。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
①中脏腑
闭证:百会、水沟、丰隆、太冲、涌泉、十二井穴;
牙关紧闭者加下关、合谷、颊车;舌强语蹇加哑门、廉泉、通里。
②脱证:施以灸法于任脉俞穴以回阳救逆;
处方:神阙(隔盐灸)、气海、关元。
③中经络
主要选取阳经及督脉之穴以熄风、调通气血。先针健侧,继针患侧;
处方:百会、通天、风府;
上肢:肩髃、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口呙:地仓、颊车。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健晨高科技睡眠系统
开创睡眠获取健康的全新方式
更多信息请登录北京白癜风哪里治得好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