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治疗 > 青年超声医师论坛乌仁图雅超声诊断多发 >
青年超声医师论坛乌仁图雅超声诊断多发
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
7月1日下午,医院功能科的乌仁图雅在“吉祥草原行—年青年超声医师论坛”中,进行了“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的学术报告。
此例患者为女性,51岁,患者已知患动脉炎15年余,因全身乏力、头晕头疼、上肢血压未测到来我院就诊。超声行双侧颈动脉探查,可探及双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管壁普遍增厚。右侧颈动脉原始管径6.7mm,有效管径约3.5mm,该处狭窄率约50%,左侧颈动脉起始段至分叉处管腔内可探及充满等回声充填,CDFI:左侧颈动脉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双侧椎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腹主动脉内径约11mm,管壁普遍增厚,CDFI:其内可探及窄细血流信号。超声提示:(1)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腹主动脉管壁增厚,考虑多发性动脉炎(头壁型);(2)左侧颈动脉闭塞。
▼右侧颈总动脉内血流束变窄
▼左侧颈动脉起始段至分叉处管腔内可探及充满等回声充填
▼双侧椎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以青年多见,发病年龄在5-40岁,女性:男性=7-8:1,以头部及臂部动脉受累多见,其次可累及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受累较少见,可能由链球菌或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等感染诱发大动脉壁的抗原性,产生对抗大动脉抗原的自身抗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引起大动脉炎。其病理变化以纤维化为主,外膜中层由纤维组织替代,管壁呈不规则增厚和硬化。纤维组织的收缩造成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内膜广泛增厚,进一步引起官腔狭窄或闭塞。多发性大动脉炎包括以下两种:
(1)慢性进行性全动脉炎:动脉壁各层均有严重的炎症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病变由动脉外膜向内膜延伸,内膜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依据病变部位分3型:①头壁动脉型:主要累及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产生头、眼和上肢缺血的症状;②胸、腹主动脉型: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为受累血管,常波及肾动脉、髂动脉,造成下肢缺血症状;③肾动脉型:累及一侧或两侧肾动脉,形成顽固性高血压。
(2)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方便、准确,无损伤等优点,能够直接反映病变部位及血管改变情况,并且通过彩色多普勒可以观察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本病检查的一种重要方法。《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7.01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南昌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哪家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