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麻木案名老中医教学查房实录

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邵某某,男,65岁。退休工人。入院时间:年10月9日。

患者因“反复双侧足底对称性麻木半年余”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双足底麻木,劳动后麻木加重,休息后缓解,无晨僵,查四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深动脉斑块形成,双下肢深静脉正常。服用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收治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呈四联律。头颅MRI: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胸部CT正常。心脏超声: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欠佳。腰段脊柱和椎间盘MRI平扫:腰椎退行性变。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电子胃镜:反流性食管炎(LA-B),慢性萎缩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刻下:患者面色、口唇黯红,双足底对称性麻木,久行久立后加重,偶有腰部酸痛,时有头晕,盗汗,心慌,反酸,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30年,长期饮酒史。查体:心率78次/分,律欠齐,闻及早搏。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麻木病肾阴亏虚,瘀血阻络,湿热内蕴。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反流性食管炎(LA-B),慢性萎缩糜烂性胃炎。

查房记录

本病例患者自觉双足脚麻,同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心律不齐、糜烂性胃炎等病史。双足麻木为其入院首要症状,必须仔细鉴别原发病。该患者存在多个系统的疾患,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轻重缓急,分别施治。

关于病名:麻木是一种感觉障碍,金元以后,麻木作为独立病证列于医书之中,《丹溪手镜·卷二》首次将“麻木”作为一个病证名。麻和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异常,正如《丹台玉案·麻木门》中说:“所谓麻者,非痒非痛,……按之不知,播之不觉者是也。”麻木一般常与瘫痪性疾病同时发作,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潜在感觉。

病因病机:麻木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以风、寒、湿、痰、瘀为主,虚证以营卫气血虚弱为主。《素问·逆调论》把麻木的病机归纳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备急千金要方》云:“风、寒、湿三气并客于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为搏也。其风最多者,不仁则肿……久搏入深,令营卫湿,经络时疏则不知痛。”认为风寒湿邪闭阻分肉之中,经络阻滞而肌肉肿胀且麻木不仁。《丹溪心法》中云:“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湿痰死血。”本患者65岁,花甲之年,时有腰痛,小便多,有肾气亏虚之证,肾气亏虚,经脉失养,气虚则血瘀,瘀血阻络而引起脚底麻木。

辨治思路

肝肾亏虚为麻木之本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肝肾不足……为风、湿、寒进袭,四气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顽麻。”中医学认为肝主一身之筋,肾主一身之骨,肝肾亏虚,则客气邪气乘虚伤及筋骨,出现肢体行动不便,气血不通,则皮肤感觉麻木。

明确病因,分而治之

现代医学中引起麻木的疾病有很多,主要有:脑卒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质增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脑卒中多以单侧运动感觉异常为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症状为下肢麻木,发凉感,四肢疼痛,可行血管超声检查明确。骨质增生常以四肢麻木,疼痛,病侧节段性感觉障碍,酸软无力为主症,行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此类病证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采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四肢酸痛,麻木如手套、袜子样改变,伴有多食、多尿、多饮等症。

分清虚实,辨治麻木

临床上,麻木主要抓住虚实两纲进行辨证论治。

实证:

①痰瘀互结证:化痰药物可选半夏、南星、陈皮、白芥子、竹茹、天竺黄等;化瘀药物包括三类,其中养血活血药物可选当归、丹参、鸡血藤等;活血化瘀可选赤芍、桃仁、川芎、留行子、泽兰等;化瘀破血可选三棱、莪术、穿山甲、水蛭等药。

②阳虚血瘀证:在化瘀药物当中应适量加用温阳药物,如桂枝、细辛、姜黄、白芥子等。

③风寒湿证:宜选荆芥、防风、藿香、伸筋草、威灵仙、扦扦活、姜黄、木防己、白术、羌活、桑枝等药物以祛风散寒除湿。本例患者麻木,阶段病机为痰瘀互结,治宜化痰行瘀,可以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忍冬藤、络石藤、姜黄、制半夏等,并加一些地龙、水蛭、地鳖虫等虫类药。

虚证:

①气血虚弱证: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②肝肾阴虚:治应滋养肝肾,如左归丸或左归饮等。

兼顾他病

心悸:本例患者患有心律不齐、频发室早。笔者喜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盖心悸病机之本多为心气血阴阳之亏虚,炙甘草汤调补心之气血阴阳,切中本病病机,需注意方中重用炙甘草,剂量一般为15~30g。此外对症治疗心律失常,还可选用甘松、黄连、桑寄生、苦参等;若伴有轻度心衰是可适量选用万年青根、附子、人参、太子参等。

糜烂性胃炎:本例患者有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提示肠化++,属胃癌前病变。笔者治疗胃癌前病变时,主张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糜烂性胃炎其内镜下表现为局部黏膜的充血、糜烂,治拟清化脾胃湿热,药物可选苍术、白术、米仁、半夏、黄芩、黄连、蒲公英、泽泻、芙蓉叶及藿梗、苏梗等;伴有黏膜萎缩,表现为红白相兼,以白为主者,宜补气养血,药用黄芪、党参、丹参、当归、鸡血藤等;伴有肠腺化生者,通常选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及清热解毒类药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可选三棱、莪术;清热解毒药可选用蛇舌草、石见穿、龙葵、猫爪草、菝葜、藤梨根等药物。组方后根据患者服药后症状变化,随症加减,有很好的疗效。

腰痛:本例患者还存在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西医中引起腰痛的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及腰挫伤。其中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的典型表现;腰肌劳损者以两侧腰大肌的压痛、叩击痛及劳累后的钝痛为主要表现;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主要依靠X线检查,早期以骶髂关节的病变为主;急慢性的腰挫伤,常可进展为腰肌劳损。该患者过去有椎间盘突出史,但近期未发作,不是住院治疗的目的。

用药心验

血管斑块的治疗

本病例患者超声提示颈动脉血管硬化斑块及双下肢深动脉斑块形成。其中双下肢深动脉斑块形成,导致络脉痹阻,可能也是下肢麻木不仁的原因。关于血管斑块的病机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血浊”,表现为高脂血症,治宜健脾化浊,宜重用白术,30~60g,联合芳香化湿药,每获良效;第二阶段是“痰瘀凝聚成积”,表现为血管块形成,治疗宜化痰行瘀,软坚散结;第三阶段是“络脉痹阻”,表现为“不通则痛”,严重者“不通则死”,治宜通络除痹。

治风先治血

《素问·风论》曰:“风气与太阳俱入,……故其肉有不仁也。”可见风邪可致麻木,治疗麻木可用祛风之法。南宋陈自明在《妇人良方·卷三贼风偏枯方论》中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笔者使用祛风药的同时多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虫类药物蝉衣、僵蚕、地龙、全蝎等,搜风剔络效力较强;活血化瘀药物可选用川芎、丹参、红花、赤芍、桃仁、留行子、泽兰等。

活用外治法

清代医家吴师机曾说:“病之所至,各有其位,各有其名,各有其形……按其位,循其名,核其形,就病以治病。”因此内科医师也要掌握一些外治法,内外同治加强疗效。本例患者双足麻木,属局部病变,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煎熬足浴,促使药物的局部透皮吸收,直达病所,有效成分不经胃肠破坏,不增加肝肾负担,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脉案

本例患者四诊合参,辨证属肾阴亏虚,瘀血阻络,湿热内蕴。治拟补肾阴,清湿热,活血化瘀。

处方:川牛膝、怀牛膝、黄柏、乌梢蛇、苍术、藿香梗、苏梗、白术各12g,米仁30g,川断、莪术、王不留行、泽兰、木瓜、伸筋草各15g,水蛭9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足浴方:苏木、接骨木、伸筋草、威灵仙各30g,红花10g。煎汤温洗双下肢。每日1剂。煎洗2次。

按:本方重在补肾阴,清湿热,活血化瘀兼以通络。方中川牛膝引药下行,川断、怀牛膝补肾,黄柏清下焦湿热,米仁清湿热,莪术、留行子、泽兰活血化瘀,木瓜、伸筋草、乌梢蛇祛风通络,苍术、藿香梗、苏梗化湿健脾,白术祛风湿治腰痛,水蛭化瘀治斑块。佐以外洗方,温经祛风通络,内外兼治,有助于改善麻木病。

本文来源:《浙江中医杂志》年2月第52卷第2期作者:王庆其等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hl/10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