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饮食 > 冬季经常手脚发凉还怕冷,可能是这里的血 >
冬季经常手脚发凉还怕冷,可能是这里的血
在现在这个季节,感到手脚发凉、怕冷可能再常见不过的了。很多人会觉得,这可能是因为穿少了,或是快要感冒发烧的前兆。但其实,有那么一种手脚发凉可能和季节与气温并无关系,而是因为你可能患上了脉管炎!来听专家详解~
本期电视专家:★脉管炎★
脉管就是血管,它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管三大系统。广义的脉管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脉管出现的狭窄、闭塞、炎症等病理改变。常见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溃疡、丹毒、大动脉炎等等。而狭义的脉管炎指的就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脉管炎的危害★
脉管炎的临床特点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严重者可有肢端溃疡或坏死。多在寒冷季节发病,病程迁延,病变常从下肢肢端开始,以后逐渐向足部、小腿发展。单独发生在上肢者很少见,累及脑、心、肾等部位者更少见。
★脉管炎分三期★
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周期性发作。按肢体缺血程度分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第一期为病变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易疲劳、沉重和轻度间歇性跛行。检查患肢皮温降低,皮色较苍白,足背动脉或(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等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日益明显,行走距离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疼痛转为持续性。患肢皮温明显降低,皮色更加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第三期:坏死期
除上述症状继续加重外,患肢严重缺血,静息痛更为加重,疼痛剧烈,经久不息,患者日夜屈膝抱足而坐,整夜不眠。食量减小,体力日衰,明显消瘦。若并发局部感染,可出现发烧、畏寒、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肢端组织缺血更为严重,产生溃疡或坏疽。
★哪些因素会引起脉管炎?★
吸烟
这里指的吸烟者不仅包括主动吸烟者还包括被动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吸烟者占60%~95%。临床观察发现,戒烟能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情缓解,再度吸烟又可使病情恶化。
寒冷、潮湿、外伤
我国北方的脉管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80%的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有受寒和受潮史。部分患者有外伤史。
感染、营养不良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脉管炎患者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史。
遗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因为天气原因,气温阴晴不定,导致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也会有患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可能。
★脉管炎的自测方法~★
自测方法一:一模、二看、三接触
一摸:摸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看:看皮肤颜色苍白或紫红色;
三接触:皮肤温度测定在一定室温条件下,肢体温度较对侧相应部位下降2℃以上,表示该侧肢体血供不足。
自测方法二:肢体抬高试验
自测方法三:静脉充盈时间
★
预防脉管炎,疏通血管很重要!
3个方法,让血管通畅起来~★
方法一:穴位按摩
按摩血海,三阴交,夹脊穴,百会穴这些穴位都有活血化瘀,畅经络的作用。先取仰卧位,两手按住腹部,向下压紧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重复20~30次。随后用两手拇指按压两侧大腿近腹股沟部的股动脉搏动处,用力压紧1分钟左右,然后突放松,似有一股暖流向下一冲的感觉,稍停再按,反复3~5次。最后坐起,用两手揉、捏、抚摸患肢,由远端到近端,反复3~5遍。
方法二:内服食补
专家推荐:参芪大枣粥
它适合气血两虚型的脉管炎患者,这类患者身体消瘦虚弱,全身倦怠,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乏力,畏寒肢冷,患肢肌肉萎缩,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生长缓慢,经久不愈。宜食补气养血、培元固本的食物。
具体做法:
方法三:泡脚
针对不同的病症可选用不同配方的中药进行足浴,它又被称为“静坐着的运动”。
脉管炎患者:
建议用红花艾叶泡脚有很好的保健效果,既温暖全身,还对睡眠有益。
高血压患者:
可以在泡脚水里加点具有降压作用的夏枯草、钩藤。
风湿病、怕冷、怕凉、脾胃虚寒的人:
适合用具有温通作用的中草药,如干姜、桑枝。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99%人还读过以下精彩内容
●这些“用眼恶习”你中招了吗?如何正确用眼?●“饭后百步走”该怎么走?饭后忌做这九件事!●什么是孝?你心中的“孝道”是什么样的?(欢迎您留言~)退休俱乐部服务
-
点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专家上课完整视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