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测量血压

血压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一)测量方法血压测定有两种方法

①直接测压法:即经皮穿刺将导管送至周围动脉(如桡动脉)内,导管术端接监护测压系统,自动显示血压值。本法虽然精确,实时,但为有创方式,仅适用于危重、疑难病例。

②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医院常用汞柱式血压计或经过验证合格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间接测量法的优点为简便易行,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周围动脉舒缩变化的影响。

操作规程;被检查者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排空膀胱,安静环境下在有靠背的椅子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

取坐位(特殊情况下可以取仰卧位或站立位)测血压,被检查者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使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5cm,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检查者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上准备听诊。然后,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30mmHg后,缓慢放气(2~6mmHg/s),双眼随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

根据Korotkoff5期法,首先听到的响亮拍击声(第1期)代表收缩压,随后拍击声有所减弱和带有柔和吹风样杂音为第2期,在第3期当压力进一步降低而动脉血流量增加后,这些声音被比较响的杂音所代替,然后音调突然变得沉闷为第4期,最终声音消失即达第5期。第5期的t血压值即舒张压。对于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Korotkoff音不消失者,可以第4期作为舒张压读数。

血压至少应测量2次,间隔1~2分钟;如收缩压或舒张压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值为脉压,舒张压加1/3脉压为平均动脉压。需注意的是,部分被检查者偶尔可出现听诊间隙(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出现的无声间隔),可能因未能识别而导致收缩压的低估,主要见于重度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等。因此,需注意向袖带内充气时肱动脉博动声消失后,再升高30mmHg,一般能防止此误差。

气袖宽度:气袖大小应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应包裹80%上臂。手臂过于粗大或测大腿血压时,用标准气袖测值会过高,反之,手臂太细或儿童测压时用标准气袖则结果会偏低。因此,针对这些特殊情况,为保证测量准确,须使用适当大小的袖带。

血压标准

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1.高血压血压测量值受多种因索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和未使用降压药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等。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急性的持续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慢性低血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患者自诉一贯血压偏低,一般无症状。另外,如果患者平卧5分钟以上后站立1分钟和5分钟,其收缩压下降20mmHg上,并伴有头晕或晕厥,为体位性低血压。3.双侧上肢血压差别显著正常双侧上肢血压差别达5~1OmmHg,若超过此范围则属异常,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动脉畸形等。4.上下肢血压差异常正常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达20~40mmHg,如下肢血压低于上肢应考虑主动脉缩窄或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等。5.脉压改变脉压明显增大,结合病史,可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动脉硬化等。若脉压减小,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及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方法除了重危患者的床旁连续有创监测外,尚有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高血压诊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测量应使用经验证合格的动态血压检测仪,按设定的间隔时间,24小时连续地记录血压。一般设白昼时间为6am~l0pm;每15分钟或20分钟则血压一次;晚间为10pm--次晨6am,每30分钟记录一次。动态血压的国内正常参考标准如下:24小时平均血压值/80mmHg;白昼平均值/85mmHg;夜间平均值/70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较白昼低10%-20%。凡是疑有单纯性诊所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顽固难治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患者,均应考虑作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常规血压测定的补充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ys/1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