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病因 > 血液流得顺,血管才健康养护血管的秘诀, >
血液流得顺,血管才健康养护血管的秘诀,
养生养心一路相随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心脏作为“发动机”,血液就相当于“燃油”,血管就是“输送管道”。若血液流通不畅,长期淤堵在血管中,血管无法负担压力,会逐渐变得狭窄,出现钙化,最终面临破损的危机。
△图片据新华社
三个迹象预示血管在变老
迹象一:活动能力下降,血管在变脆、变硬。动脉硬化会使血管腔变得狭窄,造成内脏或肢体缺血,从而降低身体的活动能力。比如以前走3公里才会觉得累,现在走1公里就累得不行了。如果是“三高”导致的血管老化、变硬,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反过来加重“三高”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坏,活动能力可能进一步降低。
迹象二:记忆力变差,说明血管堵塞。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栓塞等会引起动脉血管堵塞,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继而出现嗜睡、记忆力差、精力不集中等问题。如果你觉得记性越来越差,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血管堵塞不仅会降低记忆力,还会引起肢体缺血或功能减退、脑梗,甚至造成昏迷或偏瘫。
迹象三:腿部肿胀,可能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指由于血液瘀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一般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因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易患该病。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和动静脉瘘病变也可表现为肢体肿胀和代偿性浅静脉曲张。随着年龄增长,不少老人还会出现脚趾麻木、发凉、下肢疲劳、疼痛、间歇性跛行,此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建议尽早就医治疗。
血管不通,身体会“报警”
心血管病有时候确实不容易察觉,但是有些细枝末节如果能够尽早留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在发病初期就鉴别出来,避免怠诊和误诊。
胸痛。有不少中老年患者恰恰是肩痛(以左肩、左手臂酸痛最为常见),以为肩周炎发作,其实是冠心病。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切莫只是贴上风湿膏了事,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急性胸痛常见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呼吸困难。由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最常见,如上呼吸道疾病、气管阻塞、肺泡膨胀障碍等,而心源性也较为常见,好发于心力衰竭患者。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不同,心源性患者在平卧时病情加重,而坐位或立位时减轻,多见于有心脏疾病史及体征的老年人,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常有异常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心影扩大,肺门及其附近充血或兼有肺水肿的情况。
晕厥。晕厥都是由于心搏出量减少或脑血管暂时性闭塞引起,发作突然,意识丧失时间短,很快就可以恢复。心源性晕厥与一般的头晕头痛不一样。虽然患者在任何体位都可能产生晕厥,但是若在活动时发生晕厥,则要高度怀疑。主要伴随症状是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可能还有短暂的心悸。用力是较常见的诱因,比如有些老年人用力解大便,出现类似的情况,都提示我们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等。
水肿。心脏不好或肾不好,都容易引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比如下肢特别是脚踝部,长期卧床的患者水肿首先出现于骶部。
打鼾。肥胖的朋友容易打鼾,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的患者也经常打鼾。研究发现,长期打鼾的人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要比不打鼾和偶尔打鼾的人高出数倍,因此需要注意。现在我们也把打鼾看作是诊断心脏病的一个依据。
养血管,保证五个好习惯
首先,饮食上控糖限油。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餐馆、外卖,连很多人自家炒菜都为了口味,多用“高盐、高油、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堵塞。所以饮食宜清淡,比如晚餐喝一碗杂粮粥,有利于预防冠心病,控制胆固醇。
其二,增强血管功能运动。
慢跑、快走、游泳各种有氧运动,帮助肌肉舒展、关节柔软的体操,哪怕是轻微的肌力锻炼等活动,都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使人在常态时心律减慢,降低心脏负担。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
其三,保证睡眠。
长期因为劳累、压力大、休息不够导致猝死的情况并不少。一般人建议成人每天23点前入睡,睡够7-8小时,不要被任何事情干扰。
其四,精神放松。
突然的精神压力可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使血管的扩张能力受损。最后导致血管不能随血液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其功能,增加心脏突然事件的发生。
其五,每年要查血管,监测血压。
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压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一定要按时监测、服药,让它们保持在正常范围。
这四类是护血管高手
维生素K。这种维生素对于形成凝血酶原等凝血有关的蛋白质是必需的,其参与凝血过程,防止出血和血栓的形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有助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版)》,成年人维生素K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微克。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包括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内脏、鱼类、蛋黄等。
维生素C。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活性物质的生物化学反应,比如参与肝脏胆固醇代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维生素C是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研究显示,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可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成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毫克,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为每天毫克,其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0毫克。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韭菜、酸枣、猕猴桃等。
叶酸。叶酸缺乏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年人叶酸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微克。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坚果等。
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性的脂溶性维生素。研究显示,维生素E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维生素E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包括: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控制血管的张力。成年人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为14毫克α生育酚当量,成年人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毫克α生育酚当量。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包括植物油和坚果类,如葵花籽油、核桃、花生等。(来源:人民健康网、健康报、生命时报)
每天梳头掉头发?只怪你忽略了这几个小习惯
这些冬季“吃出来的癌症”,很多人都中招了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拔打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