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5日由上海市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主办的「iEndoⅡ」系列学术活动专场顺利召开。会议特邀医院符伟国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医院郭大乔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携手国内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和临床一线青年医师共同参与连线,围绕外周领域颈动脉专场、栓塞专场、下肢动脉专场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临床案例分享,为血管外科同道拓展临床思维,在线进行了学术分享与交流。小编特将会议主题演讲精华整理如下,欢迎大家阅读探讨!开幕致辞医院符伟国教授致辞时首先表示由于疫情原因,出省出市都需要报备审批,因此本次原定于苏州举办的iEndo会议临时转场过程中,有诸多需要克服的难点,期间也非常感谢公司波科对iEndo的全力扶持,使得会议能够如期举行。iEndo创立之初是为给青年医师搭建一个可以进行深度病例讨论的学术交流平台,秉持“我爱腔内”的理念,iEndo汇聚了一批血管外科有志青年。在此特别感谢郭大乔主任对于iEndo多年来的时间与精力的奉献,使得iEndo的会议越办越好。iEndo作为由医生自发组织的学术活动,它的优势在于:第一,没有任何框架和约束,所有内容都是自发,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畅所欲言;第二,形式较好,每一个主题演讲对应相关的病例分享,提供了更多彼此互相交流的机会,增强互动,从每一位实践者中汲取不同的临床感悟。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在血管外科除了iEndo以外还有很多由医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学术内容愈加丰富。但对于这一类活动在线下顺利开展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增加线上转播,线上会议的优势在于普及度更广,不限于地域,可以使更多的血管外科同道参与其中,而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也使得线上这一形式的生命力得以体现,未来也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最后再次对莅临本次iEndo会议的所有血管外科同道以及波科公司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更感谢郭大乔主任为本次iEndo所奉献的时间和精力。Session1颈动脉专场分享专家金杰医师《球扩支架在胸主动脉腔内手术弓上的分支重建中的作用》现在主动脉相关的疾病,TEVAR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趋势,但是累及到故障分支的这种夹层,甚至动脉瘤的话,目前而言,TEVAR有一定的限制。如今原位开窗已经是拓展TEVAR适应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国内外都已开展得如火如荼,近年国内也陆续有了成果。原位开窗的原理其实就是在覆膜支架上钻个孔,以此能够有效地重建分支动脉,其实就是延长锚定区,然后达到一个相对修复的效果。但作为腔内修复,还是要尽可能的简洁、微创、保证疗效。目前,胸主动脉的覆膜支架各有不同。从主体材质上,有不锈钢、镍钛合金等,从骨架结构上,有螺旋形、波纹、叠瓦式等,从覆膜成分上,有涤纶、PET、ePTFE等。对于开窗支架,从实际来说,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从微创的角度,口径要相对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切开。对于如需要越过锁骨下封顶的上肢肱动脉的开窗等,在过弯、扭曲、通过性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定位方面,尤其针对弓上,要求定位准确,不回缩、不位移。同样支撑力也是,需要撕开覆膜、撑开骨架。当然,为防治内漏、渗漏等,密封性也要强。从开窗特性上来说,目前球扩支架是支撑力最强的支架,如果涉及到密封性的话,覆膜支架很好。在国外,球扩的覆膜支架是作为开窗支架的首选的,近年逐渐进入国内。覆膜支架的优势自是不必说,但也存在短板。首先球扩覆膜支架没有进到国内,其次相对而言它的费用是比较高昂的。那么对于每一个需要开窗的病人来说,是不是都一定需要用到覆膜支架?有文献研究表明:基于国外的覆膜支架开窗的结果——覆膜支架深入主动脉弓的长度会对血流产生影响,同时,局部的血流紊乱是后期血栓形成的一个高危因素。在这样的前提下,基于目前的器材,我们能否用球扩的裸支架去做开窗呢?我们中心在今年年初发表了一篇针对于球扩裸支架在开窗中的应用的一个中期随访结果:从年至年一共收集了31例主动脉病变做TEVAR的病例,符合原位开窗的适应症,所应用的主体支架是目前现有的产品,分支支架主要用到的是ExpressLD?。一共重建了33支,涉及到锁骨下的是29支,涉及到左颈总的是4支,主要应用的同样是ExpressLD?,围术期观察最主要的是交界区造影剂渗漏,基本都在随访期间消失,其中有一例发生锁骨下闭塞,进行了二次干预,目前预后良好。针对渗漏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原因分析发现:首先,发生病变的区域主要在夹层、溃疡、动脉瘤。分析后考虑发生原因主要可能:①与主动脉弓的成角有关,球扩支架在顺应扭曲的情况有一定的劣势;②分支动脉粗大,分支支架不能完全吻合;③开口过粗而导致的分支动脉动脉根部轻度扩张。总体而言,主动脉夹层后期再渗漏的概率较低,而溃疡的病变大多是溃疡局部,所以裸支架在二者中可以常规应用。但是对于动脉瘤,特别是累及到分支区的动脉瘤,用裸支架会造成直接的二型漏,要谨慎使用。球扩裸支架有其优势——口径小,立足微创;精准定位;支撑力强;价位诱人;血流干扰小——这一点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持。所以说球扩裸支架应用于TEVAR的开窗是安全有效的。当然万物有利有弊,并不是说唯球扩裸支架至上,但起码也为市场、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Session2栓塞专场分享专家刘晓兵教授《生殖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生殖静脉曲张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常见,但其实如果积极开展介入治疗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的。生殖静脉曲张分两大块,盆腔淤血综合征和精索静脉曲张。盆腔淤血综合征一般分为两个概念:慢性盆腔疼痛和盆腔淤血综合征。女性出现非周期性盆腔疼痛超6个月以上,就是长期的慢性盆腔疼痛。根据文献,一生中,39%女性会发生慢性盆腔疼痛,发病率非常高。其中40%可能是因为静脉血管导致,这种由静脉原因导致的慢性盆腔疼痛,就是盆腔淤血综合征,它其实是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然而,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其发病率常被低估。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一个定义在过去七十几年中不断被扩展,根据最新定义,认为它其实是整个的静脉系统的问题。它的发病机理主要还是与卵巢静脉的解剖特点相关,特别在左侧有胡桃夹综合征的现象以及卵巢静脉的瓣膜功能不全容易导致血液反流,结合髂内静脉以及左侧髂静脉受压而沟通不利,出现慢性的盆腔的静脉高压而导致的。其他还包括与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等等相关。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断有较为特征的“三痛两多一少”。“三痛”中最典型的是慢性、迟钝的下腹坠痛,还有后背、腰背部出现疼痛,以及性交期间或性交后疼痛。“两多”是指月经多、白带多。“一少”就是指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临床上需要更加重视的就是“一少”,遇到这样的患者就需要思考相关的筛查,才能有效减少误诊率。就盆腔淤血综合征来说,超声检查相对而言方便一点。但临床妇科超声以附件为主,容易忽略卵巢静脉,除非是看到非常明显的血流。核磁共振可以看到比较典型的左侧卵巢静脉扩张,但有个实际的问题是耗时较长。CT诊断是比较明确且相对快速的,如果有需要,则再进一步做造影。做经导管选择性静脉造影,盆腔淤血综合征有4条金标准帮助诊断:①卵巢静脉直径大于6mm;②造影剂停留时间超过20秒;③盆腔静脉丛充血和/或同侧(或对侧)髂内静脉显影;④外阴和大腿静脉曲张。较少见的检查还包括血管内超声、腹腔镜等。腹腔镜是有创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率。在治疗方面,从年至今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可能未来还会继续优化。所应用的药物除了对症的疼痛治疗类药物、激素治疗类药物,较多的是如黄酮类药物等的静脉活性的药物。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恢复期长、复发率高的问题,并不推荐。根据UIP/SVSA指南共识:血管内介入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经导管栓塞治疗是首选方法,推荐单独或联合使用弹簧圈和硬化剂栓塞,它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封堵反流,最终并发症发生率低,已大大取代了并发症多的开放式外科手术。当然视情况而定,也会放置支架,以减轻盆腔静脉丛的静脉高压。主要的栓塞材料,包括游离弹簧圈、可解脱弹簧圈的机械材料,也有液体栓塞材料。除此外,硬化材料更多会选择泡沫硬化剂,无水乙醇也是一种选择,且价钱便宜,但用无水乙醇术后容易出现栓塞剂的反应,所以还是更倾向于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有一个经典的三明治技术,就是通过颈或股骨入路,左肾静脉插管,将微导管推进卵巢静脉丛进行静脉造影,分析回流模式,进行弹簧圈栓塞,或同时进行硬化疗法,同时结合弹簧圈和硬化剂的使用。精索静脉曲张多发于16-30岁的青年男性,发病率10%-15%,同样以左侧为主,但它与盆腔淤血综合征不太一样的一点是,由于症状肉眼可见,它的疗效和治疗意义是很明确的。另外,在不育症原因中,精索静脉曲张目前被认为最具有手术价值,治疗后能显著提高生育率。病人手术接受性很高,而且相对来讲介入栓塞治疗的话疗效甚佳。当然,相信未来微创也是一个趋势。常常由于长期的疼痛、诊断不明等原因,生殖静脉曲张患者中有一部分会出现抑郁、焦虑的表现,尤其女性病人,在获取较私密的病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所以良好的沟通也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Session3下肢动脉专场分享专家王利新教授《Eluvia临床研究数据解读》判断一个临床试验有力与否,很重要的标准包括:是否多中心、有没有前瞻性、是不是随机化,单臂还是双臂,是单盲、双盲还是三盲人,另外还要看它的临床入组的数据量。其中,随机对照试验被认为是临床研究的金标准。针对镍钛合金紫杉醇洗脱血管支架(Eluvia?)在长达毫米的股浅动脉或腘动脉近端病变的治疗中是否有良好的表现展开了相关研究。MAJESTIC研究:显示Eluvia一年内一期通畅率为96.3%,两年内一期通畅率为83.5%,3年内85.3%的靶病变无TLR率,无严重靶病变肢体截肢事件,2年内无支架断裂。91%的患者在第2年时没有或仅有轻微跛行(卢瑟福分类0-1),91%的患者在2年内有持续的临床获益,总体而言,结果优异,患者症状改善结果良好。IMPERIAL研究:这是全球首个使用药涂支架治疗股浅动脉的头对头研究,Eluvia展示了相比于ZilverPTX更优的12个月一期通畅率,Eluvia的重大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劣于ZilverPTX对照组,Eluvia的基于症状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约仅为ZilverPTX组的50%,95.1%的Eluvia患者到12个月无任何重大不良事件。24个月内Eluvia临床驱动的TLR率显著低于ZilverPTX,使用EluviaDES维持了极佳的一期通畅率(KM估计值为83.0%),使用Eluvia治疗的患者通畅率较高,且与病变或患者复杂性无关,24个月时死亡率较低,展现了良好的通畅性和安全性。大会主席
符伟国教授
博士生导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目前担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兼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夹层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学分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大会执行主席
郭大乔教授
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血管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年获得复旦大学在职研究生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年在医院完成访问学者工作,年至年于医院进修血管外科。现为国际静脉联盟委员、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腔内血管学分会颈动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区弓上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介入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委员等。《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
特邀讲者(按演讲顺序排序)
金杰医师
海军医院血管外科医师,硕士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血管外科专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曲乐丰教授,长期致力于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颈动脉疾病及下肢动静脉疾病。
刘晓兵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九院北部血管外科执行主任。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工作至今,师从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蒋米尔教授。目前是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会员,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会青年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大血管疾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血管创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主髂动脉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专家及审稿人。
王利新教授
血管外科学博士,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医院医院血管外科执行主任,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委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青委副主委;IUA中国静脉非血栓性疾病分会副主席;中国医疗器械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秘书长;医院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健康促进会静脉疾病学组副组长;西南智库特约研究员;ISVS国际脉管学会委员;上海市第二届卫生青联常委。
往期精彩回顾
精彩荟萃第二弹!「iEndo青年医师沙龙」-漫谈下肢静脉的治疗策略和技术革新
精彩荟萃!「iEndo青年医师沙龙」-探索器械新技术在动脉治疗中的应用
空中百家讲坛丨符伟国:未来血管腔内器具研发的创新方向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宣传与继续教育新媒体
合作联系
VascularNew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zlyy/1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