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巨细胞动脉炎的治疗

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疾病。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是GCA的首选方案,其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最近,Almarzouqi医生等于CurrOpinOphthalmol发表了关于GCA的综述,对GCA的药物治疗及副作用等作了详细阐述。

GCA又被称为颞动脉炎,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血管肉芽肿性炎症,病因尚不清楚。GCA主要累及中动脉及大动脉,包括主动脉及其分支、颈外动脉,累及供应眼动脉及其分支时可导致失明。GCA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健侧眼的视力丧失及系统性血管炎的并发症(舌坏死、主动脉瘤、中风、心肌梗死等)。目前,GCA的治疗以药物为主。

糖皮质激素

大剂量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GCA的根本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能够控制炎症的发展,但无法治愈,也难以逆转已经发生的视力丧失。研究显示,尽管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GCA的全身症状,并使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2-4周内下降到正常,但仅有4-34%的失明病人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有所改善。

尽管在神经眼科领域糖皮质激素的首次用量尚无统一标准,但首次应用强的松剂量为每日1mg/kg(多数在每日60mg左右)是较为合理的。有视力障碍及其他症状的病人应增加到每日1–1.5mg/kg(约每日80–mg),或静脉应用甲强龙1g每日,连用3-5天。许多专家推荐甲强龙静脉应用作为诱导治疗,用于具有较大风险丧失视力的病人。

在一项针对GCA引起眼部病变病人的临床研究中,视觉症状出现24小时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58%的病人全身症状得到缓解,但即使应用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也无法阻止患侧眼视力的进一步丧失。在未经治疗的GCA患者中,60%会在几天内发展为对侧眼失明,而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仅有10-20%发生对侧眼视力损伤。因此,GCA的早期诊断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至关重要。

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持续几月到几年,取决于症状是否持续、病情是否稳定及ESR和CRP水平。一般而言,每日大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几周后,炎症即可得到控制。减量过程中易复发,应密切监测、缓慢减量,过程甚至可长达数年。

尽管尚无关于糖皮质激素减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作者推荐在最初几个月中每月减少10mg,直至每日用量为40mg,此后每月减5mg至每日用量为10mg,之后每月减1-2.5mg直至停药或小剂量维持用药。

长期用药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会带来高血压、糖尿病、感染、体重增加、精神症状、青光眼、白内障等副作用,治疗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

免疫抑制剂

除糖皮质激素之外,氨甲喋呤(MTX)、依那西普、来氟米特等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近年来也用于GCA的治疗,但效果尚有争议。近期一项关于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GCA的meta分析显示,在有效性和毒性方面,这些药物均未显现出优势。因此,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控制GCA进程的主要手段。

ARB类药物

有研究显示,ACEI及ARB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在GCA病人中,免疫组化显示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在颞动脉平滑肌细胞及浸润白细胞中的表达增加,可能会加重GCA的慢性炎症表现。

一项最新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在动脉活检证实为GCA的患者中,对比不使用ACEI/ARB药物以及使用ACEI药物的患者,使用ARB类药物的患者复发率更低,糖皮质激素减量时间更短。但此类药物的疗效及使用方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他汀类药物

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病人发生GCA的风险较低,但对GCA的临床表现、急性期反应、复发率、强的松用量及总生存率无明显改善。因此,尽管表现出了一定的预防作用,但目前尚无他汀类药物控制疾病进程的证据。

抗血栓药物

许多医生会在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GCA时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一项最近的meta分析显示,GCA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并不能避免GCA带来的缺血性并发症,但诊断后应用这类药物可带来一定的边际效益,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综上所述,目前GCA的治疗仍以预防缺血性疾病,特别是预防视力丧失为目标。尽管糖皮质激素有一定副作用,但其仍是GCA治疗的基础与核心,应根据症状和炎症指标调整用量、缓慢减药。其他药物的辅助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zlyy/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