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检查 > 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物理因子治疗 >
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物理因子治疗
慢性难愈合性创面慢性难愈合性创面,又称慢性创面或慢性伤口。临床上指经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倾向的创面。发病原因糖尿病、压疮等已成为慢性创面的主要致病原因。研究显示,超过1/3的慢性创面患者是因糖尿病造成的;近年来,创伤、烧伤及感染导致的慢性创面虽有下降,但仍占据1/3左右;同样下肢静脉炎及动脉炎也是慢性创面的主要致病原因。延迟愈合机制慢性创面延迟愈合的机制主要有炎症反应异常、自由基损伤、表皮及成纤维细胞等修复细胞异常、血管收缩功能障碍、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影响愈合的因素影响慢性创面愈合的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服用细胞毒性药物及抗炎药物、放射治疗等;局部因素包括创面异物存留、血肿、失活、坏死组织存在、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外环境不良等。物理因子治疗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创面仍然以换药和手术为主,随着对慢性创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愈合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很多新的方法正在不断丰富慢性创面的治疗。物理因子从促进炎症消散、改善创基营养、加速上皮生长等方面作用于慢性创面,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He-Ne激光照射慢性创面可增加巨噬细胞及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上皮生长、促进微循环、改善组织缺氧,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储存在ATP中,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还可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低功率He-Ne激光适用于照射较小的创面,能量密度1~4J/cm2,照射时间10~15分钟,1~2次/天,5~7天/疗程。高能窄谱红光照射高能窄谱红光的光化学效应、光电磁效应、光热效应等综合效应促进细胞的酶促反应发生,促进ATP的合成,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的物质交换及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坏,促进肉芽组织与皮肤的生长,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高能窄谱红光适用于照射面积较大的创面或散在分布的多个小创面,照射时灯头中心垂直对准创面,距离为20~30cm,照射时间为10~20分钟,1~2次/天,15~20天/疗程。紫外线照射红斑量紫外线照射慢性创面使红斑区血管扩张,皮肤组织供血量增加,细胞新陈代谢增强,加速创面愈合;紫外线照射还可直接杀灭慢性创面内的细菌、病毒,起到抗炎作用。紫外线照射时,需根据紫外线的波长、创面的部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确定照射剂量(照射时间)。行局部照射时,遮盖创面周围皮肤,仅暴露照射部位,照射灯管距离皮肤10~15cm,每日或隔日照射一次,10~20天/疗程。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的热效应使慢性创面组织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代谢,促进炎症产物消散、吸收,加速肉芽、结缔组织再生。超短波治疗时,根据创面不同炎症时期选择剂量级。对于急性化脓性炎症,需采用无热量或微热量治疗,10~15分钟/次,1次/天;对于亚急性或慢性炎症,需采用微热量或温热量治疗,10~20分钟/次,1~2次/天,7~14天/疗程。电刺激通过磁场的非热生物效应,促进局部血管形成,增强表皮细胞的迁移活动;通过外加磁场所产生的电磁效应,加强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加组织氧供及增强抗感染能力;激活成纤维细胞DNA与胶原合成增加促进创面愈合。
电刺激治疗时,根据患者创面周围皮肤的耐受选择治疗剂量,选取合适的电极,20~30分钟/次,1次/天,15~30天/疗程。
作者:朱婵党瑞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二甲基亚砜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