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冬季防病低温天气慎防脑中风认清症状及时 >
冬季防病低温天气慎防脑中风认清症状及时
点击上方“广医二院”,健康出发!
脑血管病大部分发病急、病情重,需要强大的治疗团队。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在脑血管病的诊治方面有强大的医疗护理团队,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是神经外科传统的优势学科,在广东省内率先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王业忠教授在脑血管病方面有多例动脉瘤开颅手术夹闭经验,神经外科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双C臂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即将建成的脑血管病复合手术室,为脑血管病的成功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广州最低气温已降到10℃以下,王业忠提醒,高血压、糖尿病等患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要控制好血压、血糖,除了不抽烟少饮酒、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太大的情绪波动外,还要做足防寒功课。外出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血管因突然遇冷急剧收缩,使血压突然升高,增大脑中风风险。据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业忠教授介绍,脑血管病俗称脑中风,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按性质来分,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约占80%~85%,脑出血一般在15%~20%左右。我国与国外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比国外高,这与国内公众的预防意识不强,对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重视程度不足有关。
王业忠提醒,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现意识丧失。而脑出血(俗称脑溢血)的患者出血前多无预兆,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临床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少数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重症者甚至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脑中风症状典型的脑中风症状,
也就是俗称的“FAST”原则。
F代表Face,脑中风患者会出现口角歪斜、面瘫症状;
A代表Arm,脑中风患者肢体麻木无力;
S代表Speech,脑中风患者会出现言语不清晰的状况;
而最后的T,则是最关键的Time,时间,当患者出现以上三种情况的任何一种,则需要第一时间打求救电话,黄金救援,刻不容缓。
脑血管病小知识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万人、死亡近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约占80-85%,脑出血一般在15-20%左右。我国与国外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比国外高,这与我国群众的预防意识不强,对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重视程度不足有关。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血栓形成,(3)脑栓塞。
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现意识丧失。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俗称脑溢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瘘、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血管炎、瘤卒中等。
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出血前多无预兆,临床症状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癫痫发作;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治疗上根据出血量及出血的部位,可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微创血肿引流术,保守治疗。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最常见原因为动脉瘤破裂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发病率约为2.0/10万人年,亦有报道为每年6-20/10万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强直等,伴或不伴局灶体征。剧烈活动中或活动后出现爆裂性局限性或全头部剧痛,难以忍受,呈持续性或持续进行性加重,有时上颈段也可出现疼痛。常见伴随症状有呕吐、短暂意识障碍、项背部疼痛、畏光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头痛、颈项强直等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精神症状较明显。动脉瘤的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甚至需要两种方式结合。
专家简介王业忠
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世界华人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全国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编委、卫生部脑卒中筛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第一届临床科主任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教育委员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脑血管病、颅底肿瘤、脊髓/脊柱疾病发病机制及微侵袭手术救治。擅长各种类型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髓母细胞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各类脊髓、脊柱疾病的诊疗也有较深的造诣,其中对椎管内肿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等疾病采用微侵袭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已累计实施各类手术余例,相关显微治疗技术获邀在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大会发言。
相关链接走近大咖
神经外科王业忠:以魄力与担当走在学科发展前沿
这项“中风治疗逆天神技”原来在广医二院已成熟开展多年!
视频干货
不到20岁也会脑中风?!还在做这件事的你怕不怕!
来源:广州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