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医院 > 中国郑州纪录体外反搏 >
中国郑州纪录体外反搏
科教卫文系列
《体外反搏》
一一心血管病防治纪实
策划编导撰稿
何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国情。随着人口老龄化态势的加剧,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近年来,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原因。
每个人如同一台机器,几十年的高速运转,难免会岀现各种各样故障。特别是心脏病,临床捡查治疗手段多种多样,而有些已经很成熟。所以凡提到心脏病,首先考虑“支架”“搭桥”,人人耳闻目睹。
相反,如果提到“体外反博”,不要说治疗,相反有很多人甚至还未听说过。其实,体外反搏才是心脏的“好帮手”。
一、什么是“体外反搏”
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治疗多种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性辅助循环技术。它通过在患者的小腿、大腿及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气囊套,在心电R波的触发下,气囊由下至上序贯充气,挤压人体下半身的动脉系统,在心脏的舒张期将血流驱回至人体上半身,从而改善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可使双下肢静脉回心血流增加,从而提高心输出量。
“体外反搏”治疗仪
体外反搏是我国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医疗设备,是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其改善心脑缺血的传统疗效已获公认,同时能有效保护血管内膜,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体外反搏治疗的独特之处是在无创伤、轻松、舒适中进行血管内血流加速运动,被誉为“不需要外科的心脏搭桥”、“被动的运动”、“躺在床上的马拉松”,对于脑血管、五官科、外周血管疾患、亚健康等疾患均有独到疗效。
体外反搏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缺血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中心浆液性脉络膜炎、眼底中央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血管闭塞、糖尿病引起的血流障碍、缺血性肾病、突发性耳聋、肝炎以及康复与保健、运动性病劳的恢复,还能治疗许多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盆腔炎等等。
体外反搏是利用包裹在人体下肢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施加外压,将其下肢以及臀部的血液驱回主动脉,从而增加心肌的灌注和供血(增加30%-50%),达到改善血管功能、血液循环及代谢等目的,使心脏供氧增加、心肌损耗减少,中治动心脑血管的一种新的理念适应症: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2、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支脉栓塞、震颤麻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其他因缺血引起的的脑部疾病。
3、眼底动脉栓塞,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
脉络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缺血神经病变。
4、突发性耳聋。
5、其他因动脉硬化及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缺血性病变的预防和后遗症,搭桥或冠状动脉血管形成术后预防或治疗复发。
6、体育运动性疲劳。
7、康复与保健。
“体外反博”治疗仪
主要装置是在患者四肢和臀部扎上气囊,连接上特定的气源,配上专门设计的电器控制部分,利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进行固定触发,并与心脏保持严格的同步工作。当心脏进入舒张期开始之际,扎于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充气,自远端序贯地加压四肢和臀部,迫使血液返回主动脉,从而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其次,体外反搏可使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输出量也随之增加。其三,在心脏收缩之前,气囊迅速放气,对肢体解除压迫,肢体受压的血管转为开放,从而可减少主动脉射血输出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就是这样一种装置,不仅可迫使血液返回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脑供血动脉压也随之增高。同时,还可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脑灌注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脑组织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可得到较多血供,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的。
二、体验“体外反搏”
河南电影制片厂编导制片人何电
踏入中老年后,我一直庆幸自己身体很好。自认为“不吸烟、不喝酒,既没高血压又没糖尿病,加之经常锻炼,很少吃药,各种慢性病与自己无缘”。正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没病。所以,连每年两次单位正常体检都没有去。
然而,从今年上半年感到身体活动受限,走路胸闷、上下搂吃力,倦怠,出虚汗、喘气……,本认为没有病的我,现在岀门反带上“速效救心丸”。
经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期间,高血压一病区我的主治医师、科副主任金峰告诉我:“造成这种病的诱因是由于熬夜、劳累、焦虑、紧张等因素引发的。这次治疗除常规用药治疗外,再向你推荐用“体外反搏”配合治疗。
真神,两个疗程下来,病情症状明显缓解。“体外反搏”为什么躺在床上心血管病会得到如此“神奇”疗效呢?”
王向格护士正在为患者检查治疗
【主持人
体外反搏治疗是用外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一种辅助治病方法,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的疗法,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另外,体外反搏还可降低血液粘度和抗自由基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
1、具体原理
主要装置是在患者四肢和臀部扎上气囊,连接上特定的气源,配上专门设计的电器控制部分,利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进行固定触发,并与心脏保持严格的同步工作。当心脏进入舒张期开始之际,扎于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充气,自远端序贯地加压四肢和臀部,迫使血液返回主动脉,从而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其次,体外反搏可使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输出量也随之增加。其三,在心脏收缩之前,气囊迅速放气,对肢体解除压迫,肢体受压的血管转为开放,从而可减少主动脉射血输出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就是这样一种装置,不仅可迫使血液返回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脑供血动脉压也随之增高。同时,还可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脑灌注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脑组织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可得到较多血供,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的。
2、治疗过程
体外反搏治疗的过程是:在小腿、大腿、臀部分别包扎上气囊,利用心电触发,在心脏舒张时,也就是四肢的血液往心脏涌动的时候,从小腿、大腿、臀部序贯性地逐段加压,驱动血液回返,增加回返心脏的血量,同时它又有每公斤0.4磅的压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当心脏收缩并向全身供血的时候,它又放松气囊,使外周阻力减轻,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这一紧一松又明显地按摩了双腿与臀部,改善了末梢的循环。
3、治疗范围
体外反搏疗法能明显地增加心脏及全身各脏器血液的灌注,增加血液供应的量,改善缺血的状况,而且,在压力的作用下,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加,降低了血液的粘稠度,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所以体外反搏治疗不但能治疗各脏器的缺血状况,还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体外反搏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缺血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陈旧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中心浆液性脉络膜炎、眼底中央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血管闭塞、糖尿病引起的血流障碍、缺血性肾病、突发性耳聋、肝炎以及康复与保健、运动性病劳的恢复。
4、适应症
1.心血管疾病:反复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支架植入(PCI)后等。
2.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眩晕、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
3.五官疾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突发性耳聋等。
4.外周血管疾患: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等。
5.脑力劳动者、体力下降、失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功能失调等亚健康患者。
每天1次,每次30-45分钟,每个疗程7周。
三、心脏“好帮手”
体外反搏治疗法是用外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一种治病方法,是我国医学界自行研发的一种治疗全身缺血性疾病的无创伤性的、无痛苦的物理疗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它的治疗过程是:在小腿、大腿、臀部分别包扎上气囊,利用心电触发,在心脏舒张时,也就是四肢的血液往心脏涌动的时候,从小腿、大腿、臀部序贯性地逐段加压,驱动血液回返,增加回返心脏的血量,同时它又有每公斤0.4磅的压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当心脏收缩并向全身供血的时候,它又放松气囊,使外周阻力减轻,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这一紧一松又明显地按摩了双腿与臀部,改善了末梢的循环。
刘亚楠护士正在为患者检查治疗
体外反搏疗法能明显地增加心脏及全身各脏器血液的灌注,增加血液供应的量,改善缺血的状况,而且,在压力的作用下,血液流动的速度增加,降低了血液的粘稠度,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所以体外反搏治疗不但能治疗各脏器的缺血状况,还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治疗最多的、疗效最显著的是那些缺血性的疾病。将心肌缺血和脑缺血的病人在治疗前都进行彩色ECT的检测,确认缺血的区域,治疗36次后再进行彩色ECT的检测,前后一对比,治疗后缺血苍白的区域明显变小或消失,与只使用药物改善心脑缺血性疾病相比,效果非常显著。
【主持人
【同期声 看到了无数得心脏病的人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脑梗塞肢体活动不便的人,肢体功能在治疗后很快恢复;
高血压、低血压的病人在做过治疗后血压正常了;
糖尿病人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
肝炎病人做过治疗后肝脏指标很快好转;
慢性盆腔炎等多年不愈的妇科病也在治疗后好转;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治疗后很快听力恢复等等。
更多的病人,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后,身体状况、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改善,把体外反搏治疗当成了对身体的保健。
体外反搏仪表
1.体外反搏为什么会改善心肌供血可使冠状动脉内平均压上升16%,冠状动脉内血流峰流速增加%,使冠状动脉血流增加,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显著改善心肌供血。
2.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
体外反搏治疗后,运动耐量显著增加,胸痛发作次数及硝酸酯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治疗后12个月复查,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改善,70%患者的心绞痛好转保持1年以上。一个疗程的体外反搏治疗(36小时)能即时减轻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并且这种获益在大部分患者可持续至6个月、1年、2年甚至3年的临床随访时间。
3.体外反搏治疗心力衰竭
(1)改善心肌供血;
(2)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
(3)增加回心血流量;
(4)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分泌;
(5)可使心输出量增加5%-50%,平均25%,能提高运动耐量,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体外反搏防治动脉硬化
血流剪切应力的降低是造成动脉硬化病变主要原因,动脉硬化病变多分布于动脉分支开口处外侧壁、动脉弯曲处及狭窄处,与这些部位血流由稳定层流变为涡流、振荡流、流动缓慢有关。经检测,这些部位的剪切应力一般在10dyne/cm2以下,而不好发动脉硬化部位的剪切应力通常12dyne/cm2。体外反搏可以提高血流切应力,加快血流速度,防治动脉硬化。
5.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
体外反搏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血管舒张和收缩因子趋于平衡,增加外周血管内的血流剪切应力,从而使血压下降,可减少降压药用量。
6.体外反搏能解决高脂血症
通过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把血液中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运送到肝脏消除,同时增加血液中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
7.体外反搏治疗没有危险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非介入的治疗方法,是不需耗费体能的运动。医学界将其称为"绿色"疗法、"自然"疗法。
8.体外反搏治疗没有痛苦
体外反搏治疗中无痛苦。治疗过程中可以入睡、看电视、听音乐、接电话,实现轻松治疗,轻松享受。
9.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治疗失眠
体外反搏能增加脑部的供血,改变了脑部因缺血缺氧导致脑功能紊乱的状态,调整了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比值,对顽固性失眠和神经衰弱性失眠有显著疗效,有效率达%。
四、心脏支架与体外反搏
对于一个心脏病人来说,硝酸甘油、血管成形术(PTCA)放支架、心脏搭桥手术(CABG)可能并不陌生,而且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脏病的治疗当中。但目前在一些医疗机构,心脏支架、搭桥手术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中有过度使用的状况。
【主持人
动辄几万、十几万元的支架和搭桥治疗方法相比,体外反搏作为一种疗效确切又经济的无创治疗,正因不断增多的临床数据受到医疗界的认可。对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支架、搭桥,以及支架、搭桥后,症状仍然持续的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目前国内不少病人被放了5—10个支架,很多医生在患者患有心脏病的时候通常会建议做“搭桥”手术或放入支架。“紧急情况下如急性心梗可行‘搭桥’或‘支架植入术’。但当病情并非严重时,使用体外反搏这种物理治疗手段,安全、无创非介入性,还大大节省治疗费用。”一个小时的体外反搏治疗80-元,与几万元一个的支架相比,既无创又便宜,但是,目前很多患者却对体外反搏一无所知。
运动康复、药物治疗、体外反搏都是治疗的手段,很多病人不注重心脏康复,希望依靠支架植入来减少病情反复的可能,有的甚至放了七八个支架,病人不仅承担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而且支付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在非紧急情况下可使用体外反搏技术。
如今,新一代的体外反搏机还在不断的研究当中,未来的体外反搏机可以更加便携,更加小型,从而更好地走进各个社区、走进寻常百姓家庭中。
主治医师科副主任金峰
【同期声
医院医院高血压科一病区、主治医师、科副主任金峰
中老年人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可不少,它可能形成血栓,若堵塞心脏,会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问题发生,同时,若堵塞脑血管,还可造成脑中风。通常,对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很多人知道做“支架”和“搭桥”,但很少人知道冠心病、心肌梗死还可以采取体外反搏这种无创技术治疗,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心梗、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
武老师开始做体外反搏他也不相信。一天做一次还嫌麻烦,后来觉得效果不错,就坚持每天治疗,一共做了一个多月。现在胸闷胸痛症状缓解,没有原来痛苦了。
金主任介绍说:很多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较弱,在舒张时,部分血液很难到达体内的微小血管位置,而且反流的力量也不足。这迫使心脏在下一次收缩时,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满足身体血液供应。这样反反复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心脏负担,也容易造成大脑、肾脏等器官缺血,久之,血管堵塞,出现勃起障碍、头晕、无力等情况。
“如果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心脏小血管也会慢慢堵塞,进而产生心绞痛。”无论是支架还是搭桥,解决的都是冠状动脉大血管的堵塞,医疗手段并不多。但微小血管堵塞,同样会有心梗等危险,不能掉以轻心。
而体外反搏治疗技术,有效解决了全身血管的供血问题,是心脏的“好帮手”。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已应用于临床30余年。
金主任介绍,患者在使用体外反搏仪时,仪器连接的电脑会跟踪人体的心电波,保证工作频率与心脏跳动节奏一致。当心脏处于舒张期时,大腿、小腿及臀部包裹的体外反搏气囊,会按序加压,促进血液向主动脉回流。这样就能加强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全身血液供应状况。
当心脏开始收缩,向外部供血时,气囊瞬间放松,释放下肢血管的阻力,血液顺利到达身体各部位。这样,伴随着心脏跳动,体外反搏气囊就相应一次次地加压和放松,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不少患者在经过一定疗程的体外反搏治疗后,心绞痛都有所减缓,少数人的疼痛甚至消失了。
高血压科一病区护士长吴敬
医院医院高血压科一病区护士长吴敬说:五类病人适合做体外反搏:
一、心血管疾病: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缺血、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架、搭桥术后等;
二、缺血性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后循环缺血、眩晕综合征、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血管性头痛;
三、缺血性耳病:突发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
四、缺血性肢体疾病:下肢动脉硬化、末梢循环障碍;
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高危因素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发病人数仍持续上升,虽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广泛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等,仍有许多患者心绞痛反复发作,日常活动受限,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主持人
通常很多医生建议患者患有心脏病的时做支架或搭桥手术,但其实在非紧急情况下可使用体外反搏,不仅疗效满意而且可以节省费用。体外反搏不仅用于治疗,还可以用于预防,对于心血管的高危人群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体重患者来说,在冠心病早期、中期可以用体外反搏进行干预。
五、普及健康生活
[同期声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1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主持人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