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医院 > ldquo净蓝行动rdquo你开 >
ldquo净蓝行动rdquo你开
纯中药,抗瘟驱邪,迅速提高大群抗病能力!
1:解毒、排毒促进免疫,预防流感、圆环、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2:对抗口蹄疫、猪瘟、蓝耳等各种病毒性疾病!
3:迅速解决由猪蓝耳、猪瘟、伪狂犬引起的发烧、拉稀、咳嗽,泪斑、便秘、耳朵发紫发蓝、流产、死胎等病症。
最近气温不稳定,接到很多猪友咨询猪病,经过初步分析、结合各地兽医的诊断我们怀疑跟蓝耳病的可能性很大。大家都知道蓝耳病给猪场造成的危害是毁灭性的,美国曾经做过估计,每年蓝耳病给美国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5.6亿美元。在中国,由于猪的数量比美国多,从而损失更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的发病率可达%,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那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是什么?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外形呈卵圆形.有囊膜,直径大小在40~60nm,表面约有5nm大小的突起。基因组为单链RNA病毒,在生物学上,该单链RNA病毒能够吞噬肺泡中的巨噬细胞,病毒在鼻黏膜或上呼吸道系统中的巨噬细胞进行复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其他器官,并在其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增殖。另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很强的自我感染能力,尤其是在具备抗体的条件下,会刺激该病毒,产生自身感染现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温度、酸碱度等较为敏感。
经有关专家检测,证实高热病是由包括病毒、细菌、霉菌、血原虫等引起怕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等……
A、病毒:蓝耳、猪瘟、伪狂犬、圆环、流感、冠状病毒,而猪瘟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是高致病性高死亡率重要原因之一。
B、细菌:猪胸膜炎放线菌、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丹毒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C、血原虫、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焦虫等。
D、各种霉菌毒素。
蓝耳病感染后由于继发感染的影响,会表现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共同症状是发热,体温达40.0~41.5℃,体表皮肤发绀、出血,皮肤严重发绀时呈蓝紫色,耳部发绀呈蓝紫色的频率最高,因此,有人把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成为“蓝耳病”。体表皮肤发绀、出血是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症状阶段,临床一般表现五种情况。
(1)毛囊出血
毛囊出血,又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是出血点密布全身,针尖大(图4-),不会扩大,若病情好转,出血点会逐渐消失。另一种是患猪皮肤、特别是颈部和背部皮肤密布铁锈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图4-)。
图4-为毛囊出血近影;图4-为毛囊出血横切面;图4-为毛囊出血皮下观。
(2)保育猪发热发绀
生长猪发病常出现厌食,体温升高达40.0~41.5℃,出现眼眶浮肿、发绀呈蓝紫色,鼻吻发绀呈蓝紫色,耳发绀呈蓝紫色的“三蓝”现象(图4-)。
(3)弱仔死亡率高
哺乳仔猪发病往往是经胎盘感染后生下的弱仔。这种弱仔多在产后24小时内死亡,即使不死的3~4天后就出现毛焦、消瘦、鼻唇干燥。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发抖、四肢做游泳状姿势、蹄边发绀呈蓝紫色(图4-)、站立不起、拉稀、无力吸乳,死亡率高。
(4)公猪阴囊出血
阴囊出血是公猪最常见的症状。阴囊皮肤刚开始出血时,是密密麻麻的淡血点,远看似淡血斑(图4-左猪),随之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变为蓝紫色(图4-右猪),再进一步发展蓝紫色出血灶坏死、干固、硬结,类似蓝紫色球形结痂(图4-)。
(5)粒状出血
粒状出血。这种出血先是菜子粒大(图4-、图4-),逐渐增大到芝麻粒大乃至绿豆大(图4-),最后增至指头大小,边增大边变成蓝紫色,到了指头大就坏死、干固、硬结,最后成为一个个蓝紫色凹陷的斑痕(图4-)。
临床上妊娠母猪感染PRRSV主要造成后期流产和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图4-)。早产死胎,全身水肿,死胎皮下及各脏器出血、红色胶样变(图4-)。母猪胎盘片状出血(图4-),胎膜上有黑红色血泡,血泡触之有硬感(图4-、图4-)。
肺尖叶、心叶变长,柔软,似大象鼻,表面有花斑,这是病毒性肺炎的典型变化(图4-至图4-)。
三、蓝耳病防控建议
1、加强饲养管理
不管猪价高低都应注重生物安全,每周至少消毒2次,保证饲料营养,一定要保证最基本的吃、住、喝等刚需,不可更改饲喂次数和饲料配方。
2、选择大厂家疫苗合理免疫、定期检测抗体。
蓝耳苗一定要选择正规大厂家的,不可时做时不做。每年应免疫3-4次,并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3、提高免疫力,减少猪群应激。
如饲料添加蓝园诺菲、夏季使用冰霜一夏等减少应激。
4、定期使用酒石酸泰万菌素+蓝园诺菲药物保健,防治继发感染。
在蓝耳病的发生过程中,继发感染非常普遍,使用化学药物进行科学的预防保健是必要的。
超过万人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