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饮食 > 对口援疆把真情大爱留在兵团 >
对口援疆把真情大爱留在兵团
援疆工作开展以来,辽宁省朝阳市先后选派来自医疗、教育、畜牧业、建筑工程等各条战线的专业技术人才5批次22人,到一六一团开展援疆工作。他们主动作为,与受援地干部职工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当地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真心与真情......
作为援疆干部就要在兵团扎下根来
从今年2月16日离家赴疆以来,8个多月过去了,他没有请过一次探亲假。到一六一团工作的第二天,他便开始到各基层连队调研,深入职工家里了解情况,征求连队干部职工对援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他就是辽宁省朝阳市援疆干部、一六一团副团长张兴友。用他的话说就是:“作为援疆干部,就要在兵团扎下根来。”
今年,辽宁省援助一六一团项目共6个,总投资额达1亿多元。“项目建设是援疆工作的核心,也是造福职工群众的百年大计,宁可施工过程中严一点、实一点,也绝不放过任何质量隐患,必须把援疆工程建设成为放心工程和职工群众满意的工程。”
张兴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避免在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隐患,张兴友多次向辽宁援建专家请教工程有关问题,会同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一起查找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确保工程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施工。
十一连饮水和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原定的施工地点需要进行调整。为了抓紧时间,
张兴友及时与辽宁援疆九师分指挥部、九师发改委、援疆办沟通,并和专业人员深入现场探查实际情况,将十一连塔勒艾勒克河河道整治工程,调整为布尔干河河道整治工程。
今年8月15日,在深入连队调研时,张兴友了解到,三连蓄水池供水不足,造成职工吃水困难。一连、六连、二连、五连、三连职工饮用水都是由老裕民河上的水泵供水,夏季供水高峰时,每天要抽水八九个小时,通过近20公里蜿蜒崎岖的山路输水管道,送入各连队的高位蓄水池,再送入职工家中。一方面,二连、五连泵房超额供水,造成水资源浪费;一方面,三连职工反映吃水困难,怀疑供水不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了查出原因,张兴友和工作人员先后到泵房和水池查找问题。在三连高位蓄水池内,张兴友沿着钢筋梯下到蓄水池深处,通过反复查看,发现虽然有水流入,但水流速慢,初步确定是管道阻塞。原因找到了,张兴友和工作人员一起,又不辞辛苦仔细检查通往三连10余公里管路上的每一个放气阀,解决了输水管路阻塞问题。
“张副团长非常关心我们连队职工的生活,查明送水管道是因为气体阻塞,他就一个阀门一个阀门排气,直到水流顺畅。有这样认真负责的援疆干部是我们职工的福气。”三连职工高全忠说。
作为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团长,为了引导学校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张兴友自费从外地购买教育图书近百册。在号召广大教师阅读教育专著的同时,张兴友还鼓励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为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影响学业,张兴友自费捐资助学,为团中学贫困学生杨锐翔捐款元,资助其完成学业,鼓励其健康成长。为推进文化交流,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张兴友特别邀请辽宁朝阳女神绒绣艺术有限公司的两位高级技师,于今年3月19日为一六一团33名女职工进行了绒绣技能培训,从而拓展了团场旅游纪念品的链条。
随着团场女职工技艺的提高,张兴友表示,将邀请女神绒绣公司与团场开展深度合作,采取公司加散户的形式,让女职工在农闲时节利用绒绣技术实现多元增收。
张兴友说,八个多月的时间不长,但沉下心来,也可以做许多实事。
做本心教育让校园充满爱心
“教师的本心就是对孩子的爱心,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10月15日,一六一团中学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从辽宁省朝阳市第四中学到该校挂职担任副校长的曹兴隆在和青年教师交流谈心时说。
一六一团中学青年教师占三分之二,由于教学时间短,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不是很规范。为此,曹兴隆来到团中学后,向青年教师提出了“我与学校共成长、我与学校共荣辱、学校因我而精彩”的理念,把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曹兴隆提出,开展“青蓝工程”活动,通过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加速青年教师培养。“曹副校长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教育教学中,不但操作性强,效果还很明显,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团中学副校长杨芳说。
为丰富中学学生的课间操生活,曹兴隆将课间操由原来的只做眼操、体操等简单的活动内容,推广到眼操、体操、跑步、跳绳等内容。九年级学生刘启超说:“我们现在做操动作都很统一,跑步也接近军事化的训练要求,有效地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增强了体质,调节了我们紧张的学习节奏。”
曹兴友先后三次为全体教师做“爱岗、敬业、爱生”的师德培训讲座和《爱心与平等》教育思想交流,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方面做正确的引导。“通过曹副校长的‘洗脑’,我们充分认识到他在继承传统优良师德的基础上,赋予了爱岗敬业新的特征和内涵,听他讲课总是收获多多。”一六一团青年教师戚志宏说。
曹兴隆工作起来认真负责,不仅参与教学管理,还积极参与该校家访活动,与学生家长交流谈心。一年级有一位学生,因为家长与班主任产生了误解与摩擦,对班主任的教育不理解,产生了矛盾。曹兴隆听说后,及时与家长和班主任谈心交流沟通,化解了一场矛盾,促进了家长与教师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学生李欣是一名留守儿童,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过着住校生活。得知这一情况后,曹兴隆拿出元钱交给学校,作为李欣初中三年的生活补贴,并找孩子谈心,做心理疏导,鼓励其克服困难,茁壮成长。“曹副校长的援助和关心,使李欣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了。”李欣的班主任杨媛说。曹兴隆和学校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示范课,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提升。
一六一团中学校长魏宏杰说:“曹副校长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教学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辐射作用。他用饱满的工作热情,诚挚的情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赞扬,也与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仁爱,让疼痛远离病患
魏峰、孟晓利医院肛肠科和肾内科的副主任医师,今年4医院。
作为援疆医生,魏峰、孟晓利始终铭记着医者使命———治病救人。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一六一团,他们更加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6月2日早晨,魏峰刚上班,团医院的吴医生就领着一位患者来到他的诊室。这位60岁的哈萨克族大叔,患重度混合痔。魏峰经过详细问诊后,决定为他做切除手术。
由于患者思想保守,一听说要手术,怎么也不愿意。魏峰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放下包袱,接受正确的救治。通过反复解释,患者终于消除了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最后,在团场医生的配合下,魏峰顺利地完成了混合痔切除术。经过十余天的住院治疗,该患者重获健康,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每隔一段时间,魏峰、孟晓利都要上山到连队巡回义诊,免费送医送药。在一次义诊活动中,孟晓利发现一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该患者已有多年脑血栓及下肢血栓病史。医院不能对病情进行良好的监测,他建议医院进一步治疗。由于转院及时,该患者在最佳时间内完成救治,病情得到控制并渐渐好转。
一六一团八连有一位身患疾病多年的82岁老人,得知由魏峰为她诊断治疗时,老人仿佛看到了希望。经过一系列询问,在查看了之前老人的检查报告后,魏峰向老人介绍了她的病情,并有针对性地开了药方,把服药时间、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等都写在了纸上交给她。一个多月后,当魏峰又去八连队义诊的时候,老人专门赶来看他,高兴地对他说:“我现在感觉自己身体是越来越结实,多年缠着我的疾病也好多了,真是谢谢你啊!”看到患者病情好转,魏峰心里既满足又欣慰。
魏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医学知识讲座,并分享在临床工作中有益的经验及成果。医院邀请,医院肾内科建立血液透析方面存在的技术薄弱环节进行指导,提高了该院医生的业务水平。
对于魏峰和孟晓利来说,援疆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也是一次历练的机会。在这里的每一天,他们都非常珍惜,有时尽管很累,但职工群众对他们的信任,让魏峰和孟晓利感到十分欣慰。
“既然来了,就要奉献!”这是魏峰和孟晓利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多情况下,魏峰和孟晓利都是创作条件开展工作,医院的科室建设,把内地的新技术、医院,不但提高了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医院院长郑红说。
像白杨一样播撒生命中的激情活力
“一棵小白杨守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一来到一六一团,援疆干部李超就被这首歌深深地吸引了。
“在我的人生轨迹里,能来边境团场援疆,像小白杨一样守护着我们祖国的边防,是我今生都感到光荣的事情。”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它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没有婆娑的姿态,但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被誉为树中的伟丈夫。也正是这样的白杨精神,激励着李超干好援疆工作。
今年5月,李超接到了援疆任务通知,心里充满了期望。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援疆之行画上人生的浓重一笔。
来到一六一团,李超被分到团机关工交建商科工作,并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参与到项目工程建设当中,负责调阅和规范援疆项目工程图纸,并协助团领导对援疆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协调工作,保证工程顺利开展。同时,还负责该团十一连饮水改造工程和多胎羊养殖基地建设这两项“交钥匙”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李超多次到施工现场参与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同施工方进行沟通,听取施工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设计,为工程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六一团机关工交建商科副科长王永红这样说。
为做好每一项工作,李超经常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十一连的饮水改造工程是一项投资多、规模大、影响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但由于涉及群众较多,施工管线较长,施工周期较长而影响个别职工出行。李超便利用周末时间到职工家里,和职工唠家常,为职工讲解饮水改造工程的好处,耐心的解释,认真的态度,很快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
“饮水改造工程是职工群众期盼的一件大事,要求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准确,经得起职工群众的检验。我也将尽自己的一份薄力,把对口援疆工程项目做好做实。”李超信心满满地表示,即使工作任务再繁重,也愿尽微薄之力建设好第二家乡,工作再辛苦,也要不遗余力为团场发展助力。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开在雪山之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长在戈壁上,白杨做到了;世界那么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扎根边疆,但李超做到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像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儿安下心、扎下根,踏踏实实地工作。”李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援疆干部的职责和使命。
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朝阳市先后选派来自医疗、教育、畜牧业、建筑工程等各条战线的专业技术人才5批次22人,到一六一团开展援疆工作。他们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以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守土有责的优秀品格,为团场的繁荣稳定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君萍)
来源:《北疆时报》
投稿邮箱:mljsgzh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方法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