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病因 > 全网首度公开国医大师唐祖宣治疗血栓 >
全网首度公开国医大师唐祖宣治疗血栓
一、局部缺血期(阳虚瘀阻型)
孙某,男,40岁,干部。于年8月16日入院治疗。
主诉年,原因不明自觉走路时腿肚酸痛,间歇性跛行,下延至踝部。年又因涉水,下肢麻木疼痛,仅能行走数十步,初以“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效。由于右足中趾溃破,剧烈疼痛,经检查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医院作双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病情有所好转。但3个月后,又开始麻木疼痛,服中药余剂疗效不佳。由于病情发展,剧烈疼痛,故入院治疗。
年在福建右腿被蛇咬伤,全腿肿胀,住院治疗;饮酒;有17年吸烟史,每天10支以上。
检查形体消瘦,面色青黑。舌白、有津,脉沉细无力,双尺动脉均消失;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扪之冰冷。踝关节以下色暗紫,双足背、胫后腘动脉搏动均消失。趾甲生长缓慢,腿肚肌肉萎缩。两上肢高举苍白,下垂则发紫。
中医诊断脱疽。
西医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辩证寒湿内侵,阳气虚衰,气血凝滞,发为脱疽。
治则温经散寒,和营通络。
首选苓桂术甘汤加当归、川穹无效。改服:党参、白芍、黄芪、甘草各30g,草石斛60g,当归、炮附子各45g。服药6剂后,效果不著,上方去草石斛,加赤芍、桂枝、干姜各15g,细辛、通草各9g。继服60剂后,静止疼痛完全消失,间歇跛行减轻,行走0m以上无任何感觉,趾甲开始生长,下肢有汗出,肌肉明显恢复,色变红润。先后共服药70剂,临床治愈。
按患病既久,阳气虚衰,寒湿内侵,阻滞经络,形成气滞血瘀。治宜温阳通经,补营益气,开始用苓桂术甘汤无效,原因在于忽视了肾阳虚衰这一关键;但改用方剂后仍疗效不显,仅头晕减轻,原因又在于忽视了寒凝脉络这一主要病机。后遵仲景当归四逆汤、真武汤以通经散寒、温阳破瘀,找出了主要矛盾,投方则效如桴鼓。
二、局部缺血期(气血瘀滞型)
王某,女,17岁,营业员。年5月12日诊治。
现病史年开始得病,双足发凉,拇指疼痛,当时未加重而未予治疗。1个月后病情加重,来院门诊。症见:小趾红紫疼痛,自觉两足发凉,行走不便,双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汗毛稀疏、趾甲生长缓慢,脉弦细,舌苔白,舌尖有瘀点。
诊断脱疽。
辩证此为脉络痹阻,气血流通不畅。
治则活血化瘀。
处方当归、赤芍、苏木各15g,黄芪、丹参、刘寄奴各30g,桃仁、乳香、没药各10g,红花12g。
每日一剂,共治疗一个月余,两足凉痛消失,皮色基本正常。汗毛、趾甲开始生长,动脉搏动恢复,行走如常。
本例属气虚血瘀型,用桃仁、红花、赤芍、苏木、刘寄奴、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络,当归、丹参、黄芪益气养血。取“气血旺盛、气行血行”之意。
三、局部缺血期(湿热瘀滞型)
李某,男,35岁,农民。于年11月17日入院治疗。
主诉双下肢麻木胀痛、变色、跛行已一年。
现病史年底在吉林部队服役时,因寒冷刺激,诱发双下肢麻木、胀痛,小腿肚挛急不适,足色苍白,行走跛甚。次年春节时双下肢浅静脉发炎,红肿剧痛,不能行走。医院治疗,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合并静脉炎”,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遂入院住院治疗。
身体素健,无烟酒嗜好及家族遗传病史。
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赤红,精神困惫,营养一般,步履艰难,跛行严重。双下肢胀痛,尤以足趾剧烈,触之发凉,入夜加重。腿部色苍白,足部色暗紫,抬高患肢时色苍白,下垂时色暗紫。左腿肌肉萎缩,左腿肚周长27cm,右腿肚周长30cm。皮肤枯槁,趾甲增厚不长,汗毛脱落,两腿肚静脉呈条索状,色黑,扪之疼痛难忍。足趾发黑,双足背、胫后、腘动脉搏动消失,口渴多饮,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浅表性静脉炎)。
辩证寒湿内蕴,郁久化热,毒邪内结,耗伤气阴,气血不畅。
治则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处方当归、川穹、赤芍各12g,天花粉、川牛膝、防己、薏苡仁、蒲公英各15g,金银花45g,黄柏、甘草、红花各9g,连翘21g,山药24g,黄芪30g。
服上方20剂后,患者静止疼痛减轻,精神好转,口渴止。患肢有蚁行感,仍麻木、酸胀,腿肚挛急不舒。继守上方加蜈蚣3条,全蝎9g。
继遵上方加减治疗后,患肢黑紫色已退,温度改善,浅静脉硬索状消失,麻木、疼痛、跛行基本消失,双下肢腘动脉搏动恢复,但足背、胫后动脉搏动仍不能触及。下肢肌肉萎缩有改善,左腿肚周长31.2cm,有腿肚周长33.2cm,静止疼等症已瘥,但觉腰膝酸软,时常遗精,后法以温肾壮阳、益气活瘀。处方:白芍、白术、炮附片、桂枝、首乌各12g,云苓、党参、甘草、当归各15g,黄芪60g,细辛6g,通草、川牛膝各9g。
经治疗后,整体恢复,气血充盈,血脉通畅,诸症消失,出院后能参加工作。
四、营养障碍期(阳虚瘀阻型)
聂某,男,43岁,教师。年4月19日入院。
现病史年3月不慎右足拇趾外伤后诱发此病,患肢常感疲乏,时觉麻木,散见片状红斑,逐渐加重。年4月被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治疗好转。年左足二趾突然刺痛发黑,右上肢亦困痛,多经治疗其效不佳,三年来时轻时重。症见:四肢发凉,疼痛,跛行,上肢尺动脉消失;患肢皮色苍白,形体消瘦,精神饮食尚好,脉沉细,舌苔薄白。
辩证此为阳气不达,血流不畅。
治则温经通络,益气活血。
处方茯苓、白芍、丹参、赤芍、黄芪各30g,白术12g,炮附片15g,桃仁、全蝎各10g,当归20g,蜈蚣3条。
每日一剂。4月21日皮色已转红,四肢转温,7月17日,患肢温度正常,左下肢胫后动脉微能触及,右下肢足背动脉,上肢尺动脉微弱,行走m无跛行,患肢颜色正常。共住院70天,临床治愈出院。
本例属于阳虚型,以真武汤加减,药以炮附片温经散寒,当归、白芍、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复以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蜈蚣、全蝎通经活络,对阳虚型患者用之,随症加减,多能取效。
五、营养障碍期(气血瘀滞型)
吕某,男,41岁,工人。于年4月10日入院治疗。
主诉四肢发凉、麻木、疼痛已三年。
现病史年8月右足拇趾不慎受伤诱发此病。患肢常疲乏,时觉麻木,逐渐加重。年左足第二趾剧痛发黑,右上肢亦困痛,经治时轻时重。医院检查,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治疗好转。
有20年的吸烟史,每日约1包;有冻伤史。
检查四肢发凉麻木、疼痛、跛行。左下肢足背、胫后动脉,右下肢足背、上肢尺动脉搏动消失。患肢皮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脉管炎)。
辩证寒凝气滞,阳气不达,血流不畅。
治则温阳通络,益气活血。
处方茯苓、白芍、黄芪、丹参、赤芍各30g,当归20g,白术12g,炮附片15g,桃仁、红花、全蝎各10g,蜈蚣3条。
二诊4月21日。皮色转红,四肢转温。余症均有好转,继服上方。
三诊7月17日。服药90剂后,患肢温度正常,左下肢胫后动脉微能触及,右下肢足背动脉、上肢尺动脉搏动微弱,行走m无跛行,患肢颜色正常。共住院98天,临床治愈出院。
按阳虚气弱,寒湿内侵,加之外伤,脉络受阻,治宜温经通络,益气活瘀。实践体会:黄芪、炮附片同用,有温阳益气、兴奋心脏的作用;活血化瘀药物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外围血管、改善微循环的功能。
六、营养障碍型(热毒型)
刘某,男,38岁。于年8月10日诊治。
主诉右足发热疼痛2个月,色紫暗已半个月。
现病史2个月前右足红肿疼痛,间歇性跛行。曾用中药清热解毒及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足背色变红紫,拇趾色变紫黑,转唐祖宣治疗。
有吸烟嗜好10年。
检查右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足背前部色紫红,拇指色紫黑,疼痛剧烈,入夜尤甚,行走疼痛更剧。舌苔黄,脉弦数。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辩证湿热瘀阻,脉络不通。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活血止痛。
处方怀牛膝、黄柏、水蛭各30g,川穹、连翘、石膏各60g,知母20g,土元、甘草各40g。
服药10剂,红肿热痛基本消退,局部颜色好转,已能下床活动。外用药继用,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剂加减服药40剂,节段性静脉淤血消失,足背、足趾颜色均恢复正常,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已恢复,可行走m。临床治愈。
七、坏死期Ⅲ期一级(阳虚瘀阻型)
赵某,女,32岁。于年5月4日初诊。
主诉四肢发凉一年余,手足溃烂8个月。
现病史年2月,始感四肢发凉,两手指苍白,得热后缓解,9月怕冷加重,双手指和两拇指溃烂。有受冻及外伤史。
检查两手色青紫,四肢肌肉萎缩。两桡动脉、两胫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两拇指黑紫,甲下流水,四肢无汗。血压80/50mmHg。舌质红、无苔,脉细数,脉搏次/分。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辩证阳虚瘀阻,气血不足,四肢失荣,故发坏疽。
治则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处方金石斛(另煎)、潞参、白术、炙甘草各15g,炮附片、干姜各12g,白芍、云苓各30g,黄芪60g。
外科处理每日用生理盐水外洗,外用庆大霉素溶液湿敷,每日换药1次。
服药17剂,诸症减轻,继用上方2个月,加之外用方,多处溃烂愈合,可以行走,四肢温度升高,颜色基本恢复,食欲、精神好转,可做简单家务活。
八、坏死期Ⅲ期一级(气血瘀滞型)
刘某,男,50岁,农民。于年6月18日住院治疗。
主诉右足小趾疼痛年余,坏死4个月。
现病史年7月,右足突感麻木、疼痛,行走时小腿酸困无力,易疲劳,仅能步行m左右。曾服泼尼松1个月无效,因外出淋雨,疼痛剧烈,入夜更甚。误用热浴,全身变暗紫色,小趾肿胀,溃烂,色紫暗,疼痛剧烈。
20岁开始吸烟,每日20支以上。
检查痛苦病容,面色青黄。左腘及腘以下动脉搏动减弱,皮肤粗糙,色灰暗,趾甲增厚、粗糙,足趾呈削竹状。右下肢股动脉搏动消失,自膝关节以下肌肉明显萎缩,踝关节以下组织肿胀,小趾第三节远端全部变干,变瘪,变黑,坏死边界清楚,其余足趾及足背部皮色紫暗,皮肤冰冷。舌质黯、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脱疽。
西医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处方当归、茯苓、防己、鸡血藤各20g,赤芍、金银花各60g,桃仁、地龙各9g,红花15g,甘草10g。
二诊8月1日。服药10剂后,疼痛明显好转,足背肿胀明显减轻,皮色仍然暗紫,小趾红肿消退,好坏界限自小趾第三节根部分清,坏死组织完全干燥。经腰麻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坏死组织清除,并将小趾趾骨全部清除。舌质黯、苔薄白,脉细弱。上方去茯苓、防己,加黄芪30g,石斛20g,继服。
三诊8月30日。服药25剂后,疼痛已基本消失,能下床活动。伤面结痂、愈合,足第1~4趾,肤色转为红润,举高后足趾仍然苍白,皮肤冰凉。改方:黄芪、当归、熟地、炮附子、川牛膝各20g,党参、鸡血藤各30g,桃仁15g,红花、甘草各10g。
服15剂后,患足温度稍有提高,抬高后皮肤仍苍白。能步行m无不适。好转出院,出院后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
九、坏死期Ⅲ期一级(湿热瘀滞型)
侯某,男,35岁,农民。于年11月23日住院治疗。
主诉右足青紫、疼痛、溃烂10余日。
现病史6年前因受寒冷刺激自觉双足发凉,出现跛行。近10余天右足青紫。足趾溃烂、流水,剧烈疼痛,常抱足而坐。虽经治疗,但效果不显。
检查舌质黯,苔微黄,脉沉细而涩。右足浮肿,前半部潮红,第三趾紫红肿胀,外侧有一面积约1cm*2cm的溃疡,脓液清稀,创面黄腐不洁。抱足而坐,双足背、右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一级)。
辩证寒邪外侵,气血失畅,寒凝血瘀,郁久化热,发为脱疽。
治则清热化湿,化瘀通络。
处方银花、公英、云苓各60g,丹参、玄参、川牛膝、茯苓各30g,防己、苍术、黄柏各15g,当归20g。
治疗10天,溃疡愈合,右足肿消,肤色仍暗红,阵发性麻木、发凉,能步行m。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此为湿热未清,阴寒未散。拟温经活血法。处方:上方加炮附片、白术各12g,黄芪30g,甘草10g,服药60剂,诸症消失,能参加一般农活。
按血瘀与水湿之患为气血运行失常的不同病理产物。瘀能化湿,湿能成瘀,同源异物,皆为阴邪,易伤阳气。本例患者为瘀结化湿生热之证,故首宜清热利湿为主;病到后期,阳失升腾温煦,温热未净,故以温阳之剂助正祛邪以温通气血;佐化瘀之品祛除余邪,使正盛邪去。气血畅通,故能获效。
十、坏死期Ⅲ期二级(阳虚瘀阻型)
魏某,男,44岁,农民。年8月20日入院治疗。
主诉双下肢发凉疼痛已4年,左足小趾溃破坏死,伤口蔓延至足背已1个月。
年原因不明感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腿肚挛急,跛行,遇冷症状加重,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久治无效,后经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服中西药无效。继则下肢剧烈疼痛,左足溃破,流黄色脓水,求治于唐祖宣。
既往无吸烟史。
症状形体消瘦,面色青黄,精神萎靡,表情痛苦,舌质紫,舌苔黄腻,脉弦数,双下肢发凉、麻木,剧烈疼痛,左足小趾发黑坏死,伤口向足背蔓延5cm,腐臭难闻,脓水淋沥,肉色紫暗,左足踝关节呈暗紫色;右下肢苍白,肌肤甲错,皮肤枯槁,汗毛脱落;指甲增厚不长,剧烈疼痛,痛苦呻吟,彻夜难眠,小腿肌肉萎缩,左23cm,右27cm,双下肢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左腘动脉搏动消失,右腘动脉搏动微弱,血压/80mmHg。
中医诊断脱疽(阳虚瘀阻型)。
西医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二级)。
辩证肾阳不足,寒湿内侵,气血虚少,病程迁延日久,阴阳俱伤,气血不能温养四肢,发为坏疽。
处方桂枝、当归各21g,白芍15g,银花、玄参各60g,桃仁、红花各12g,炮附子、丹参、黄芪、潞参各30g,蜈蚣3条,全蝎9g,石斛45g。
外科处理逐步祛除坏死组织,伤口消毒后用玉红膏外敷,消毒干纱布包扎,隔日换药。
服方10剂,疼痛减轻,伤口脓液减少。20剂后,伤口已不发展,紫暗色渐退。又服20剂后,左足小趾死骨经外科处理脱落,伤口缩小,静止痛基本消失,继服剂后,伤口愈合,疼痛消失,皮色红润有光泽,温度恢复,小腿肌肉生长,左31cm,右32cm,临床治愈出院。年追访已参加体力劳动。
按本案曾患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病,可知素体肾阳不足,寒湿易于内侵,寒伤经络,脉络受阻,发为本病。病程日久,阴阳俱伤,故以桂枝补其阳;黄芪、潞参、石斛益气养阴;少佐清热之银花,加通络祛瘀之品,收到了较好疗效。治疗中,唐祖宣没有因其伤口扩大、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热症而采用清热解毒之品,而是紧扣阴阳俱虚之病机,滋阴补阳,获效较捷。
十一、坏死期Ⅲ期二级(气血瘀滞型)
董某,男,41岁,工人。于年8月17日入院治疗。
主诉双下肢溃破已4年。
现病史年4月,原因不明发现右下肢麻木、发凉、疼痛、跛行,皮色苍白紫红兼见。继则左下肢趾端紫黑坏死就诊,求治于唐祖宣。
无吸烟嗜好。
检查舌质紫黯,边有瘀斑,左上肢桡动脉搏动消失,右上肢桡动脉搏动细数。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右下肢麻木冷痛,趾端呈干性坏死。患肢自觉灼热,但触及发凉,遇冷、热患肢均感不舒。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二级)。
辩证患病日久,气滞血瘀,络脉不通,郁久为热,发为坏疽。
治则益气清热,化瘀除湿。
处方乳香、没药、水蛭、党参各9g,桃仁、红花各12g,川牛膝、黄芪、金银花各45g,苏木、刘寄奴、当归各30g,薏苡仁、玄参各60g,苍术15g,蜈蚣三条。
外科处理曾用玉红膏、紫草膏药物均无效,后以雷夫奴尔纱条为主外敷。
由于患病日久,气血津液极度耗伤,初服药效明显,继服则次之。处方几经变化,病情仍无转机,视其身体极度衰弱,在辨证用药的同时,采取输入女性同型全血ml。输血后疼痛减轻,四肢温度增加,伤口由紫渐红,四肢血运情况和整体症状相继好转。
又服上方35剂,患肢疼痛止,皮肤温度增高,色泽变为红润。继服50剂后,夜能入眠,右下肢足背动脉微能触及。同时每两周输一次女性同型全血,每次ml,共输血5次。伤口基本愈合,皮肤温度恢复,上肢皮温明显升高,病情好转出院。
按患病日久,正气虚衰,寒湿外侵,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则疼痛剧烈。气血凝滞,阻于血脉,则舌质紫黯,舌边有瘀斑;治以活血化瘀之品,以利其血脉,消除瘀浊。久郁为热,故舌苔黄腻,脉象细数;投以清热化湿之剂,使湿清热退。方中用黄芪以达到气行则血行之效。通过临床观察,在用中药的情况下,输血不仅能增加血容量和抗病能力,而女性血对凝血机制有直接影响。以后我们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情况下,对30多例重病采用输女性血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型系血液运行受阻,恶血积聚于血管内所致。此型临床多见:患肢麻木酸胀,肌肤青紫,剧烈疼痛,入暮加重,肌肤甲错,汗毛脱落,坏疽常呈干性,肌肉萎缩,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此型的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主。常选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水蛭、蜈蚣、全蝎、当归、黄芪等,若湿热交结,脉络瘀滞者,于活血化瘀之剂中加入金银花、苍术、毛冬青等清热解毒燥湿之品;若久病阳气虚衰,应活血化瘀兼以温阳益气,常以活血通络之品加炮附片、白术、干姜、桂枝等。
中药外洗对此型亦有明显疗效。实践体会:用乳香、没药、红花等品外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十二、坏死期Ⅲ期二级(湿热瘀滞型)
翟某,男,33岁,工人。于年2月16日入院治疗。
主诉右足跟及拇趾破溃已半个月。
现病史年冬受寒冷刺激而诱发右下肢麻木、酸胀、跛行、凉痛。经检查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服中西药治疗而愈。年2月,由外伤诱发右足跟及拇趾溃破,第二次住院治疗。
有10年的烟酒嗜好,每日吸1包烟,每次饮三两酒。
检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右足跟及拇趾溃破肿胀,伤口白腐,有青色脓状分泌物,其味异臭。拇趾跖骨外露,伤口灼热呈针刺样剧痛,抱足而坐。右下肢足背、胫后、腘动脉搏动消失,左足发凉,麻木不舒,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双下肢合并浅表静脉炎,反复发作。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二级)
辩证湿热内蕴,郁久化热,毒邪内结,气阴耗伤,发为坏疽。
治则清热化湿,益气化瘀。
处方金银花、当归、白芍、丹参各45g,甘草18g,黄芪90g,玄参60g,苍术、、红花各15g,刘寄奴、黄柏、薏苡仁、赤芍、川牛膝、板蓝根各30g。
外科处理雷夫奴尔外敷,清洁换药,每日一次。
二诊服上方5剂后,伤口仍剧烈疼痛、红肿,分泌物较前减少。上方去丹参、赤芍,加乳香、没药各9g。配以小分子右旋糖酐、庆大霉素、维生素C静脉滴注,并作两次冬眠。
三诊服上方及用抗生素后,局部红肿明显消退,疼痛减轻,夜能入眠2小时左右。继用上法。
又服20剂,创口坏死组织明显好转,分界线清除。足跟及拇趾肉芽鲜红,已无脓样分泌物,浅表静脉炎症消退。继服上方45剂后,右足跟伤口愈合,足拇趾伤口基本愈合,静止痛消失,也能入眠。又服20剂后,伤口愈合,疼痛消失,余症基本消失和改善,临床治愈出院。
十三、坏死期Ⅲ期三级(气血瘀滞型)
薛某,男,38岁,教师。于年5月8日入院治疗。
主诉左足踝以下溃疡坏死已半年余。
现病史年冬,因寒冷刺激而诱发双下肢麻木、发凉、跛行,继而右足溃破。误以冻伤治疗无效,于年做右下肢截肢术。术后左足趾亦溃破,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做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仍无效。经治疗,伤口愈合。年秋,左足趾再由寒冷刺激而诱发溃破。3个月余创口延至足踝部,经治疗无效。
有20年的吸烟史,每天约1包。
检查左足自踝以下伤口腐烂蔓延,流淡绿色脓液,其味异臭难闻,创口面积约20cm*30cm,疼痛剧烈,昼夜不能成眠。舌质红、少津、苔黄腻,脉滑数。左足背、胫后、腘、股动脉均已消失。
甲皱微循环检查甲皱血管轮廓模糊,排列紊乱,血管管袢7根,其中畸形4根,正常3根。血色暗红,袢顶宽20μm,血液流态呈虚线,血流速度μm/s,血管运动计数14次/秒。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三级)。
辩证气滞血瘀,郁久为热,阴液不足,筋脉失濡,发为脱疽。
治则清热解毒,益气化瘀。
处方黄芪、玄参、金银花各45g,鲜石斛、红花各10g,川牛膝、当归、白芍、丹参、人参、黄柏、蒲公英各30g。
外科处理外用三黄酊及雷夫奴尔纱条外敷,每日换药一次。
服上方35剂,同时,于初入院2周交替用过抗生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10天。伤口疼痛减轻,分泌物减少。继服30剂后,伤口缩小,肉芽鲜红生长良好,饮食增加,夜能入眠,精神恢复。此时出现阳虚之征,加附子30g,再服60剂。服药后伤口基本愈合,静止痛消失,腘、股动脉恢复搏动,但足背、胫后动脉搏动仍不能触及。患肢暗黑色已退,温度较前增高。
共服剂,伤口完全愈合,麻木、凉痛已瘥。
甲皱微循环检查甲皱血管轮廓清晰,排列仍紊乱。血管管袢8根,其中正常5根,畸形3根,血色淡红。微血管管袢顶宽30μm,血液流态呈虚线,血流速度μm/s,血管运动计数13次/秒,临床治愈出院。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只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昼轻夜重,色呈暗紫,伤口腐烂,色泽暗淡,肌肤甲错,皮肤枯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盖寒凝脉络,气滞血瘀,脉络受阻,血行不畅,遂发为本病。
此型的主要病机为瘀,故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首先要贯穿一个“通”字,所谓“不通则痛”是也。贯穿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使气血和、脉络通。多选用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当归、黄芪、丹参、赤芍、苏木、刘寄奴等。在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应配以蜈蚣、全蝎、水蛭、土元等虫类走窜之品以通经活瘀,益气复脉。
十四、坏死型Ⅲ期三级(湿热瘀滞型)
董某,男,32岁,工人。于年9月25日入院治疗。
主诉左足溃破,坏死已4个月余。
现病史年7月,病因不明,突觉双下肢麻木、酸胀、凉痛、跛行。某医院检查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左足拇趾及第二趾溃破,继发感染坏死,中西药治疗无效,后行趾端截趾术。术后伤口愈合,但麻木凉痛时轻时重。于年5月左下肢病因不明再度复发,伤口渐蔓延于踝下,色呈暗黑,就诊于唐祖宣。
有10余年的吸烟史,每天1包以上。
检查左下肢踝以下伤口暗黑,呈干性坏死,伤口剧烈疼痛,抱膝而坐,昼夜不眠,右下肢亦触之冰冷,肤色紫红,双足背、胫后、腘动脉、有下周股动脉搏动均已消失,肌肉萎缩。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血压/70mmHg。
诊断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三级)。
辩证湿热内蕴,血运不畅,故发坏疽。
治则清热除湿,益气活瘀。
处方黄芪g,草石斛45g,甘草、苍术各15g,薏苡仁、金银花各60g,白芍、板蓝根、川牛膝、黄柏各30g,羚羊角3g。
5%的葡萄糖ml,加入庆大霉素24万U、维生素C2.5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外科处理伤口用75%乙醇常规消毒,外敷白油膏,用消毒干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治疗10天后,疼痛有所减轻,精神好转,夜能入眠2小时,伤口色泽有所好转。中药仍遵上方,西药改为右旋糖酐ml,红霉素1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外用:75%乙醇常规消毒,外敷玉红膏,用消毒干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上法治疗半年后,疼痛减轻,精神好转,饮食增加,夜能安睡3小时左右,伤口色泽好转,分界线清晰。中、西药仍用上方。
外科处理经75%乙醇常规消毒后,外敷三黄酊,用消毒干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治疗1个月后,踝以下黑色渐退,伤口缩小,肉芽鲜红,温度增高,小腿肌肉恢复,停用西药。中药、外用药同上。
又治疗1个月后,伤口愈合,汗毛、趾甲开始生长,麻木凉痛已除。继服舒肝健脾之剂以善后。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唐祖宣四肢血管病论治精选》,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