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本文作者为首都医科医院风湿免疫科李超和李彩凤,本文已经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年第四期。

综述目的糖皮质激素(GC)因具有强大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GC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各种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但GC也有诸多代谢性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就是长期应用GC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综述方法对近期与GIOP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回顾,总结GIO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案。

最新进展近年,GIOP的发病机制有了新进展,已有多种药物和新的指南来防治成人GIOP,但关于儿童GIOP的防治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GIOP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最常见原因,应对所有接受GC治疗的患者进行GIOP的预防治疗。双膦酸盐类是治疗GIOP的一线用药,对于多数患者,钙剂和维生素D可联合使用。需加强对预防GIOP的重视,并进行更深入研究以改善患者预后。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病,主要由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1]。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影响骨代谢的各种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肾脏疾病、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免疫抑制剂、肝素、抗癫痫药等均可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其中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osteoporosis,GIOP)是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GC因强大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幼年型皮肌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GC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各种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但GC也有许多不良反应,如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等,而GIOP是GC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2]。

年Cushing等在库欣(Cushing)综合征的报告中就已对GIOP进行了初步描述。GIO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GC日益广泛的应用,GIOP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国外的调查显示,在长期接受GC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中,同时接受骨质疏松预防治疗的患者不足15%,这说明专科医师对GIOP的重视度不够[3]。

多项研究显示,骨量在GC治疗数星期后开始丢失,最初数周内丢失迅速,1年后丢失率可达5%~15%[4,5]。另一些研究认为,骨量丢失是双向的,在GC治疗的第1年,约3%~5%的骨量快速丢失,之后每年约丢失0.5%~1%[6]。研究证明,30%的患者使用GC超过6个月就会出现骨质疏松,30%的患者长期服用GC后发生骨折[7-9]。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GC的累积量与骨密度(BMD)下降具有强相关性,而GC的每日剂量与骨折危险性密切相关。骨折危险性在GC治疗的3~6个月内就已显著升高,而在停止GC治疗后亦可下降。泼尼松每日剂量>5mg就会导致BMD下降,以及骨折危险性升高[4]。英国全科医师研究数据库选取例口服GC的患者和例对照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GC剂量<5mg/d时,GC组患者骨折相对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0%左右;当GC剂量达20mg/d时,GC组患者骨折相对发生率较对照组约高60%[10]。长期应用GC的患者椎体、肋骨、髋部等多个部位可发生骨折,且多为无症状性骨折。一项多中心研究证实:在长期应用GC的绝经后妇女中,无症状性椎骨骨折的发生率高达37%,其中2个及2个以上椎骨骨折的发生率大于14%[11];而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可增加3~5倍,且在GC治疗的3个月后即可能出现[12]。此外,骨折会进一步引起其他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致残或致死,对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均造成较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所以,GIOP的防治应引起医师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发病机制

近年来研究者对GIOP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简单阐述如下:

成骨细胞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经典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的生成[13-15],它是通过β-Catenin作用来激活核内基因转录的Wnt信号通路。首先成骨细胞外Wnt因子与受体复合物[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如LRP5、LRP6以及卷曲蛋白(Frizzled,Fz)家族]结合,当Wnt与受体复合物结合时,细胞内散乱蛋白(Dsh)活化,促进轴蛋白(Axin)与LPR5或LRP6的胞质尾区结合。Axin为一种蛋白支架,其上结合有数个蛋白成分的降解复合体,这些降解复合体可调节细胞内β-catenin的水平,Axin的关键组成是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Dsh活化可抑制GSK3β活性。在正常情况下,GSK3β可磷酸化β-catenin,磷酸化的β-catenin经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分解,使细胞质内β-catenin蛋白量保持在低水平。当Wnt与Fz/LRP结合时,信号通过Dsh抑制GSK3β活性,抑制β-catenin的分解并在细胞内聚集,促使β-catenin转移至细胞核内,进而与转录因子(TCF)/淋巴增强因子(LEF)结合,调节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原癌基因c-myc等数个靶基因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此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一些相关基因也发挥一定作用,如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可与LRP5和Dkk1受体Kremen结合,抑制和降解三元络合物;硬化蛋白(sclerostin)与LRP5结合可阻止其与Wnt结合;分泌型Fz相关蛋白(sFRP)可与Wnt结合,从而阻止Wnt与受体复合物结合(见图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的生成,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矿化;并且可以通过提高骨保护蛋白(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的比值,抑制破骨细胞产生(见图2)。

请将您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儿科学大查房》的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zlyy/4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