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应该去医院就诊上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

之前“小意思”已经跟大家聊过不少关于“看病”的话题了,比如:

看病贵(“看病贵,为什么呢?”)、

看病难(“看病难?难在哪?”)、

看病乱(“看病为什么着急?”)以及

找谁看(“如何选择合适的医生?”)等等,主要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对目前就医的现状能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医商”是“小意思”的主旨之一);

但是,毕竟谁也不愿意

“医院”(去医院似乎总是意味着不吉利或坏运气,没事儿还是不去为妙)或

“医院”(机体是有很强的自愈能力的,再说了,医院的医生们已经很忙了,“高医商”的筒子们就没必要因为一些小毛病再给他们增加负担了吧)或

“医院”(大家都应该记住,不能“讳疾忌医”哦?否则,医生也将无能无力的,毕竟医生也不会“仙术”嘛)等等,

因此,对于如何把握“医院?”这个就诊时机,似乎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也就是“小意思”今天想跟大家聊的话题。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点,医院是以向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医疗机构(此外,还具备医疗教育、医学知识宣传等诸多功能),它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患者/病人,还包括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如孕妇、产妇、新生儿)以及完全健康的人(医院进行健康体格检查的人)等等(注意啦,后两类人群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哈),

所以,大家需要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理解(机体出现哪些情况时,说明身体是处于“非健康状态”而需接受医生的治疗或照料?),自己是否属于“患者/病人”的范畴,然后,医院就诊的时机。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诸多方面内容,

不过,“小意思”在这里只能与大家分享一下“躯体健康”方面的个人见解(由于能力及专业范围限制,俺可不能不负责任的误导大家啊,对吧?)

那么,躯体出现哪些情况预示着“非健康”状态呢?大家平常都常说“大夫,我不舒服”,其实,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可能意味着躯体出现问题了,

但是,“不舒服”也不医院,因为,“不舒服”很可能是“休息不好、吃坏东西了或着凉了”等一过性或偶然性的外界因素所致,大家大可自我调节一下生活方式(比如注意休息或调节饮食等),同时注意观察这种“不舒服”的状态能否改善或消失,毕竟人体是具有很强的调节和愈合能力的;

如果,一旦,假如,这种“不舒服”的状态没有改善或消失,反而呈加重趋势的话(一般而言,观察时间最多限于3天,但如果是小孩儿或老人等特殊人群的话,还得另当别论),“小意思”郑重建议,朋友,医院了!

朋友们可能会说:“小意思,你这说得也太笼统了,可操作性太差了,参考价值不高啊?”有鉴于此,下面“小意思”就再详细的解释一下吧:

医院以及医院,最关键的指标是你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那么,什么是生命体征(VitalSigns)呢?

生命体征就是临床上用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最主要有心率与脉搏、体温、血压及呼吸等四大指标,这些指标都是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因此,如果这些指标出现异常的话,医院就诊。

一、心率与脉搏:

1、正常值:

正常人的心跳是很规律的,每分钟在60~次,由于脉搏本质上就是心脏规律收缩舒张而导致动脉血管呈有节奏地、周期性搏动的外在表现,正常的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应该是相一致的,且节律均匀,间隔相等(而在心房颤动、频发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时,脉搏会少于心率);

因此,大家可以通过自测脉搏来获得心率的数值,“小意思”建议大家都检测一下,从而了解自身心率和脉搏的基本情况,因为,只有你知道了自身的正常状态(“知己”),才能在“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知彼”),才能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将其解决(“百胜不殆”)。

2、自测脉搏的方法:

测量前1小时须停止运动、进食咖啡、酒类和吸烟,须安静休息5~10分钟,测量时平卧或坐位均可,放松双腿,停止交谈,左手放平,呈掌面朝上状态,以右手的二、三、四指端,轻轻地按在左手桡动脉上(大致位置就在佩戴手表的部位,手腕外侧1/3处),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共计数1分钟,所得数值即为心率及脉搏的计数;

在桡动脉不便测脉搏时也可采用颈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

白天由于机体需要进行各种活动,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会偏快一些,夜间活动少,脉搏会偏慢一些,而不同年龄段的脉搏次数也有不同:婴幼儿~次/分,儿童~次/分,正常成人6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次/分。

3、脉搏异常常见于以下情况:

如脉搏节律异常:自己用手摸脉搏感觉不连续,有长的间歇,同时感到心里难受,感觉一次很强的心脏跳动,然后有一段停顿,或心跳如坐电梯突然下降的感觉,这可能是早搏、房室传导阻滞(见下文“脉搏减慢”)或房颤;

其中,早搏是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健康人(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甚至发热时均可出现)和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或心肌病等)的人身上都可能出现,如果每分钟出现的次数较少或者偶尔出现,对心脏的功能影响不会大,但如果每分钟超过5次,即使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也要引起高度注意,医院就诊;

而如果脉搏跳动极不规律,快慢没准、强弱不一,摸着心跳全乱了,感觉心烦意乱,则有可能是房颤(最大特点是“三个不一致”,即心跳强弱不一致、快慢不一致,脉搏与心跳不一致,就是心脏的跳动有时不能传达到脉搏上),房颤在老年心血管病人中较为常见,其最大危害是容易诱发脑梗塞,医院就诊;

如脉搏增快(≥次/分):平静状态下,自己数数脉搏如果超过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就是心跳频率过快;常见于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生理情况(经过休息、睡眠及调整情绪等自我调节后,一般都可以恢复正常)或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及阿托品等药物中毒等病理情况(自我调节往往效果欠佳,医院就诊);

如脉搏减慢(≤60次/分)或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如脉搏低于60次/分,属于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正常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经常锻炼心率有可能比正常人慢),但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则强烈医院就诊(尤其是与平常脉搏数偏差很大的时候),因为这些情况往往预示着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颅内压增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或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及闭塞性脉管炎等严重情况。

二、体温:

1、正常值:

正常人的体温范围为:36.3~37.2℃(口测法),而且体温可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机体内存在一套功能比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大家可参阅“小心哪,天热啰,注意防暑降温啊!”一文),因此,一旦出现体温异常,往往意味着机体存在潜在疾病,医院就诊。

2、体温异常常见于以下情况:

如体温升高:即俗话说的“发烧”或“发热”了,出现体温升高往往意味着体内出现了“致热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异常,多见于病理情况,如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支气管肺炎、脑炎、疟疾、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暑、流感以及外伤感染等;

此时正值全国各地进入高温酷暑时节,“小意思”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可参阅“啥,这是送给我的《中暑防治宝典》?”一文);

如体温过低:体温过低较为少见,不过,一旦出现则常常意味着机体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医院就诊(毕竟机体可以通过肌肉收缩运动及进食等途径,增强产热能力以维持体温),常见于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甲状腺机能低下、重度营养不良或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但临床上也发现,有些人的基础体温可能就是偏低,如35.5~36℃,此时的体温对他/她而言,属于正常情况,而37℃对他/她而言却意味着体温升高,因而,此时需要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血压:

血压,即心脏周期性收缩及舒张而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一般指动脉血压,是衡量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1、正常值:

当心室收缩时,动脉内最高的压力称为收缩压,而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正常成人的收缩压为12~18.7kPa(90~mmHg),舒张压8~12kPa(60~90mmHg),因此,成人血压的正常范围在90/60~/90mmHg之间(在40岁以后,因血管壁弹性下降可导致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2、测量方法:

常用的血压测量法有水银计法

一般选用上臂肱动脉为测量处,病人取坐位,暴露并伸直肘部,手掌心向上;

打开血压计,平放,使病人心脏的位置与被测量的动脉和血压计上的水银柱的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放尽袖带内的气体,将袖带缚于上臂防止过紧或过松,以能插入一到两个手指为宜,并塞好袖带末端,戴上听诊器,在肘窝内摸到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的头放在该处,并用手按住稍加压力;

打开水银槽开关,手握所球,关闭气门后打气,一般使水银柱升到~mmHg即可;然后微开气门,慢慢放出袖带中气体,当听到第一个微弱声音时,水银柱上的刻度就是收缩压;

继续放气,当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水银柱上的刻度为舒张压;如未听清,将袖带内气体放完,使水银柱降至零位,稍停片刻,再重新测量;

和电子血压计法(遵照电子血压计的说明书操作即可,较为方便,家中应常备一台电子血压计,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共同生活的时候);

2、血压异常常见于以下情况:

血压升高:是指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均增高的情况;其临床症状多见于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从而导致心悸气短)、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及易惊醒等症)及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等症状),一旦血压升高且伴有以上症状又无法自行缓解的话,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节生活方式或服用药物以控制血压;

血压偏低: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多见于休克、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脱水、心力衰竭、急性心包填塞等;

不过,和体温一样,有些人的日常血压就是处于偏低水平,尤其是体质瘦弱的老人或年轻女性,平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对生活也没有其他不良影响;

但如果出现头昏、视力模糊、恶心、心悸、乏力或眩晕等异常症状的话,还是医院就诊的。

四、呼吸:

呼吸是指呼吸道和肺的活动,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

在正常人体,呼吸运动始终不断地、有节律地交替进行着,并能随机体的需要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正常人的呼吸运动始终处于精密灵敏的控制之下,以维持其处于节律均匀,深浅适宜的状态之中。

1、正常值:

平静呼吸时,成人的呼吸次数一般为16~20次/分,儿童为30~40次/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呼吸的计数可观察胸腹部的起伏次数,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或用棉絮放在鼻孔处观察吹动的次数,数1分钟的棉絮摆动次数是多少次即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2、呼吸异常常见于以下情况:

呼吸频率的改变:

如呼吸增快(20次/分),可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及气温增高等生理状态,或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及贫血等病理状态(后者医院就诊);

或呼吸减慢(12次/分):多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或胸膜炎等病理状态(地球人都知道,停止呼吸即意味着人可能要SayGoodbye了,医院就诊的,对吧?)。

此外,呼吸异常还可见于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的改变,鉴于这两方面的异常涉及专业名词较多以及篇幅原因,“小意思”就不再赘述了;

总而言之,只要大家觉得“喘气”困难,而且没有好转趋势甚至加重的话,强烈医院就诊。

好吧,今天关于“医院就诊?(之上)”的内容,“小意思”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对以上这些医学基础知识做到心里有数,从而做到:

既不“盲目就医”,即最大限度的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也不“耽误治疗”,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最大程度的减轻医疗对生活所带来负担;

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医商”水平,不是么?

作为一个有志于提高大家“医商”的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银川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zlyy/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