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培恩青年医生第天巨细胞性动脉炎 >
培恩青年医生第天巨细胞性动脉炎
第天培恩青年疼痛医生学习之《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上一本书《疼痛诊疗学》已经讲完了,我们开始一本新的书——《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关于这本书我们筛选略过了与《疼痛诊疗学》重复的部分,从第二章开始我们的学习。培恩E学第三章头面部疼痛第十二节巨细胞性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又称为Horton病,因为常累及颞动脉也称为颞动脉炎。其病理改变为动脉壁中层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尤其是大量的多核巨细胞聚集于内膜或内膜与中层交界处,现根据这种病理特征称为巨细胞性动脉炎。部分患者合并系统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炎和风湿性多发性肌痛。本病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患病年龄为65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九十年代有文献报告其患病率为78.1/百万。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头痛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头痛通常位于一侧或双侧的颞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一般较为剧烈。多为搏动样或烧灼样疼痛。触摸、压迫、转头、咀嚼等动作可加重头痛。触诊可发现颞浅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颞动脉区水肿及压痛。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可暂时缓解头痛。巨细胞性动脉炎多数合并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多表现为肩胛带或骨盆带区的关节或肌肉疼痛,可有大关节的晨僵现象。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出汗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由于视神经或视网膜的缺血性损害,出现视野缺损、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视觉障碍一旦发生,须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因为在发病数小时后视觉障碍的恢复很差,发病12小时后即使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也难以使之恢复。视觉障碍可为一侧或双侧,可在头痛后出现,也可先于头痛发生。部分患者由于眼肌缺血,出现眼肌麻痹,表现为复视。眼肌麻痹多在数月后完全恢复。少数特殊病例颈动脉也可受累,出现其供血区的脑缺血或脑梗死表现,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辅助检查可发现血沉加快,有的高达mm/h。半数患者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多,有些出现正色素性贫血。蛋白电泳可发现α2和β球蛋白增高。如出现脑梗死,头颅CT和MRI可帮助检出病灶。颞浅动脉活检可发现巨细胞性动脉炎的典型病理形态改变,此有助于确诊。诊断要点老年人出现颞部的疼痛、眼眶痛、四肢近端的肌肉疼痛、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以及脑梗死者应考虑本病。本病应与其他引起的头痛各种疾病相鉴别。国际头痛学会制定该病的诊断标准为:颞浅动脉活检发现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下列一项或多项表现:头部浅表动脉的水肿及压痛;血沉加快以及皮质类固醇治疗48小时内头痛消失。治疗方案及原则1.巨细胞性动脉炎的治疗首选皮质类固醇。2.首次治疗可采用40~90mg/d泼尼松,头痛将很快减轻,在48小时内完全消失。3.一旦症状消失,应将泼尼松应逐渐减量,在数周至数月后停用。4.有视觉障碍者应尽快使用皮质类固醇,如在视觉障碍出现前治疗效果更好。但老年人容易出现激素的不良反应,应注意观察,如不良反应严重可改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疼痛学习群1、2群均已满员感兴趣的伙伴可添加管理员入学习群3对疼痛事业有见解,热衷公益疼痛事业的伙伴请联系管理员1天学习1小时1季度完成1本书坚持学习1年培恩编辑组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