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症状 > 新联大好兽药猪蓝耳病防治探讨及建议方案 >
新联大好兽药猪蓝耳病防治探讨及建议方案
一、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
1、国外蓝耳病的发生情况
年首次报道美国中西部神秘病,年分离获得病毒(欧洲型、美洲型),年急性流产风暴,年美国出现欧洲型病毒,年急性非典型MN,全球90%以上猪场为蓝耳病阳性场。
1.2、中国蓝耳病的发生情况
-年:第一次爆发流行(J1、S1);-年:第二次大流行(PRRSV、PCV2);年-:第三次爆发(HP-PRRS)。年对湖南、湖北、江西地区的发病猪进行诊断,利用Marc细胞从发病猪的脑、肺等组织中分离出变异PRRSV(高致病性株)。
二、蓝耳病病原分析
1、蓝耳病,属动脉炎病毒科,单股RNA病毒。
可分两种类型:第一型-欧洲株;第二型-北美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PRRSV)中国株(高热病)。结构蛋白(GP5)在病毒吸附和侵入宿主靶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发生变化可使病毒更易在宿主体內持续存在,并在宿主间散播。
2、主要的依据是两个诊断性的结论:
剖检猪的一系列脏器包括肺脏、脾脏、肾脏等的病变组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病变组织或者病变细胞的周围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到的都是蓝耳病病毒,可以证明这些病变是和蓝耳病病毒直接相关;这种蓝耳病病毒在其基因序列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所有发生所谓猪高热病的猪场所检测结果都具有同样的特点;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呈现组织泛嗜性;临床上起病急、传播快,容易诱发混合感染,引起机体多组织病变,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三、蓝耳病的发病机理
1、猪是本病唯一的天然宿主,具有高度的易感性。
感染后可通过鼻液、唾液、乳汁、精液、粪便和尿液等排毒。蓝耳病可通过口、鼻、眼、咬伤、针头、阴道和胎盘等多种途径入侵机体而引起感染。
2、传播媒介
飞沫传播、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病毒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养猪生产密集地(最远3公里);污染的器具、交通工具、靴子和衣物;感染的公猪的精液;野鸭等鸟类可携带该病毒。长期使用不空舍消毒的猪舍病毒水平会很高,尤其是一期和二期的保育舍。
3、发病机理
1蓝耳病具严格的细胞嗜性
在体内,只能够感染肺、淋巴和胎盘组织中分化形成的特定亚型巨噬细胞。感染细胞破裂、溶解。巨噬细胞损伤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易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2繁殖障碍机理
妊娠中期母猪持续感染,妊娠后期经胎盘感染胎盘导致死胎和流产。
蓝耳病感染母体子宫血管内巨噬细胞,病毒在子宫内巨噬细胞复制后,穿过母体子宫层及滋养层,散布在胎盘上,感染局部胎盘巨噬细胞;病毒随着血液进入胎盘体内引起感染导致其死亡。
3呼吸道损伤
蓝耳病的原发性靶器官是肺,肺泡巨噬细胞为其靶细胞,蓝耳病病毒在此细胞内复制并引起巨噬细胞死亡,从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猪易继发肺部感染。
四、临床特点
1、繁殖母猪
繁殖母猪发烧(40~41℃),呼吸加速,腹式呼吸;母猪(30%)耳朵(耳尖)、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和腿部皮肤呈蓝紫色;妊娠晚期发生流产、早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死产率可达80%~%。
2、仔猪
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死亡率高(80~%);病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部分仔猪耳、躯干末段发紫;发烧(40℃以上),并可见仔猪顽固性腹泻。
3、育肥猪或种公猪
发病率低(2~10%),发热、咳嗽、气喘;少数猪耳、背部或体表发紫;公猪出现性欲与精液品质下降。
五、病理变化
肺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呈暗红色实变或水肿(橡皮肺);镜检:肺泡壁、小叶间显著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水肿子宫、胎盘、胎儿及新生仔猪无肉眼可见变化。
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临床诊断指标
体温升高,41.3℃以上,部分猪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仔猪发病率可达%、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妊娠母猪感染主要见于妊娠期天以上的母猪,尤其妊娠-天的母猪,妊娠后期流产(10~15%),早产(妊娠-天),分娩困难、产弱仔,死胎、木乃伊,延迟分娩(~d),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增加。
2、病理指标
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血性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点,呈间质性肾炎。全身出血,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肺出血性间质性肺炎。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顽固性腹泻。
3、HP-PRRS影响巨大
我国PRRSV流行毒株变异毒株HP-PRRS检出率较高,HP-PRRS具有高发病率、高热、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由于此病毒基因组易变性、造成免疫抑制、持续感染、隐性感染带毒及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现象(ADE现象)等特点,以及疫苗免疫问题的分歧大。此病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影响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4、病原学指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七、蓝耳病的防治遇到的问题
1、我国控制猪蓝耳病出现的问题
PRRSV毒株的多样性,我国以北美洲型(基因2型)毒株为主,但呈现致病性和基因组变异的多样,HP-PRRSV是我国优势流行毒株。猪场多个毒株共存,野毒间的重组毒株、疫苗毒株。
2、疫苗免疫问题
我国蓝耳病的流行在年以前主要是经典蓝耳病,年以后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为主,因此高致病性蓝耳苗应用成为主流,因为经典毒株蓝耳苗对高致病性蓝耳病交叉保护是不够的。另外,蓝耳病防疫保护方面,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PRRS灭活疫苗仅能调动体液免疫,仅对抗原同源性高的野生病毒有免疫作用,甚至因抗体介导的感染增强效应(ADE)而使临床疾病加剧,因此目前已很少用。然而,PRRS弱毒疫苗病毒可在猪体内生长增殖而引起机体长期的免疫反应,具有免疫保护率高、保护范围宽、免疫保护期长等优点,因此PRRS弱毒疫苗比灭活疫苗更有效。但弱毒疫苗带毒,环境发生基因重组,使猪场蓝耳病防控更复杂,这也是弱毒疫苗免疫备受争议。
八、防治建议
1、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有条件的规模猪场可实行严格的封闭措施,通过封闭饲养,到达阳性猪场转阴的目的。
2、加强猪瘟、圆环、伪狂的免疫,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改善猪场小气候,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3、定期饲料预混药物
①斤饲料添加替妙0g+联毒克0g+金维他g,饲喂10天。
②斤饲料添加呼倍舒0g+联毒克0g+优美佳0g,饲喂10天。
皮肤病治疗医院哪家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