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学习总结

医学影像设备学高压次级电路高压次级电路是指高压变压器次级绕组至X线两极的回路。电路有将交流高压整流为直流高压的不同形式的整流电路、用来指示管电流值的管电流测量电路和切换X线管的高压交换闸电路。一、单相全波整流高压次级电路主要是高压整流电路和管电流测量电路组成。(一):单相全波整流的主要特点是在交流高压的任一半周,供给X线管的都是正向你高压,都能产生X线。交流高压整流后,供给X线管一动脉直流高压,对交流高压的的任一半周,X线管的阳极总是是为正,阴极总是为负,可产生X线。动脉直流的动脉率较大在零点附近管电压低,此时产生的是无用X线。这种整流x线机不适合快速摄影,曝光时不能小于正弦交流电的半个周期(10毫秒)。(二)管电流测量电路在高压次级电路中高压变压器次级绕组匝与匝之间成与层之间及高压电缆芯线与地之间均可形成电容,这些电容并联起来的一起容量一般可达到百皮法。

当高压发生时,高压次级非接地侧的这些电容与地之间形成电流回路,从而产生电容电流。此电容电流随管电压升高而增大,一般可达数毫安之多,且回馈入mA表,致使mA表指示值大于实际的管电流值。为此,在电路中必须设置电容电流抵偿电路,以消除电容电流对mA表指示数的影响。常用的抵偿方法有电阻抵偿法和变压器抵偿法。

二、倍压整流高压次级电路

小型高频X线机常用的一种倍压整流高压次级电路。当高压变压器初级侧输人一交流电压e1,则次级侧感应出一交流高压e2。现假定A端为正B端为负,对电容器C1充电,其充电电路是:A→D1→R1→C1→D3→E→B。当B端为正、A端为负时,对电容器C2充电,其充电电路是:B→E→D4→R2→C2→D→D2→A。因为电容器C1C2端电压的极性,对负载(X线管)是串联相加的,充电几个周期后,C、D两端电压为变压器次级侧电压最大值的两倍,即VcD=2√2E2,所以此整流电路称为倍压整流电路。

超声诊断学

第一节超声成像的基本要求

一、实时成像

指成像速度达到24帧/秒以上,可显示和记录各种静态及活动器官的情况,显示的是连续的活动图像。另外还有静态成像和准实时成像(﹤23帧/秒)。

二、声束聚焦:就是前面所讲叙的超声聚焦。

三、放大器动态范围

为了使强弱不同的回声信号都能清晰地、不失真地识别和显示,需要超声显像系统的动态响应范围要达到分贝以上。为了实现这个要求,需要用对数放大器来完成(一般用线性放大器),因为它能实现:

1、对强信号进行压缩,保证信号失真度小。

2、对弱信号进行放大,保证信号不丢失。

3、对噪声进行抑制,保证系统有较高的信噪比。

四、增益:机器接收信号的灵敏度

(一)总增益:对整个图像进行调节

(二)时间增益补偿(TGC)调节

它是对超声由于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进行有效的补偿。有以下两种形式

折线式调节:每隔2Cm或2.5Cm改变一次增益。

曲线式调节:将显像区分为近区和远区分别进行调节。

五、数字扫描转换

数字扫描转换可以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也可以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由于图像的数字化,便于声像信号的存储及后处理,使图像显示更加清晰。

六、后处理

是指根据诊断需要,对数字化声像图的输出采取的不同的变换方式,使变换后的图像更有利于诊断分析。

七、灰阶处理:指不同强度的回声信号,以不同的亮度级别来显示。

第二节超声显示方式及其意义

一、脉冲回声法

(一)振幅调制型:又称A型超声。

将超声回波信号以高低不一的波形显示出来,回声强则波幅高,回声弱则波幅低,无回声则无波形。以Y轴代表回声的强弱,以X轴代表回声离探头的距离。

(二)辉度调制型:又称B型超声。

将超声回波信号以光点的形式显示出来,回声强则光点多(越亮),回声弱则光点少(越暗),无回声则无光点(黑暗),以此显示出黑白不同的二维图像(又

称二维超声)。

(三)活动显示型:又称M型超声。

在B型超声的基础上加入慢扫描锯齿波,使回声光点从左向右自行移动扫描,以显示出被检体各层结构的运动曲线图。其用于心脏及大血管的超声测量,与B型超声诊断仪同时使用。

二、差频回声法

又称为多普勒超声,用于人体内血流的检查,其显示的是血流的差频信号,然后将差频信号转化为速度信号。

(一)D型显示:用于血流的超声测量

脉冲多普勒

连续多普勒

(二)彩色多普勒显示

用于显示血流的分布与性质。其显示的是血流的频移。

三、时距测速法

显示的也是血流,其直接显示血流的速度信号。

四、能量多普勒

显示的也是血流,其显示血流的能量和红细胞的数量。

五、其他

(一)三维超声:对二维超声图像进行重建,以形成静态的立体图像

(二)四维超声:在三维重建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参数,以形成实时动态的立体图像。

(三)介入性超声:在超声显像的基础上完成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技术。

(四)组织弹性成像:将组织加压变形的差别用不同的彩色显示出来,最软的组织显示为红色,最硬的组织显示为蓝色,中间组织显示为绿色。

第三节图像伪差

(一)混响效应

当超声照射到平滑界面时,超声可在探头和界面之间来回多次反射,由于多次反射可使界面回声延续出现的现象称为混响效应。所形成的伪像称为混响伪像,使含液器官或病变的前壁显示多层模糊不清的结构。以膀胱前壁最易显示。

(二)振铃效应

超声在遇到一层薄界面以及薄界面下还有一强反射体(气体或金属)时,则超声会在平薄界面和强反射体之间来回多次反射,使声能逐渐衰减而形成逐渐减弱的平行线状回声,形似彗星尾巴,故又称为彗星尾征。

(三)镜像效应(镜像伪像)

当超声遇到一个很大的光滑界面时(如膈肌),其反射波如遇到大界面附近的靶目标(如肿瘤)后,会按原路折返回探头而形成的图像称为镜像伪像。

(四)侧壁失落效应

在超声传播过程中,入射角是等于反射角的,当入射角过大,则反射的回波就不易被探头接收而呈回声失落现象。球形器官或病变的侧壁很容易造成入射角过大而使侧壁回声产生失落现象称为侧壁失落效应。

(五)侧壁失落效应

在超声传播过程中,入射角是等于反射角的,当入射角过大,则反射的回波就不易被探头接收而呈回声失落现象。球形器官或病变的侧壁很容易造成入射角过大而使侧壁回声产生失落现象称为侧壁失落效应。

(六)声影

当前方的组织声衰很大时,其后方无声能而出现平直条状无回声区(暗区)称为声影。

(七)旁瓣效应(旁瓣伪像)

在超声主瓣的两旁存在能量较弱的旁瓣,在主瓣形成图像的同时旁瓣也可形成较弱的图像,呈附着在主瓣形成图像两边的较淡的弧形线状结构,称为旁瓣伪像,呈狗耳状或披肩纱状图样。一般在遇到强反射体时可显示(如结石、气体等)。

(八)部分容积效应(切片厚度伪像)

在超声探测中,有时因切片厚度较厚,而使周围的部分组织重叠到病灶或器官回声之内的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又称切片厚度伪像。

(九)衰减伪差

组织器官对声束的衰减所造成的声像图的显示失真。

第四章多普勒血流显像

第一节多普勒效应

一、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接收的回波频率与发射频率会发生改变,当它们相互靠近时,回波频率会升高,当它们彼此远离时,回波频率会降低,这种频率的差异称为频移(或差频)即多普勒效应。

二、应用多普勒效应测定血流

人体内流动血液中的红细胞在探头探查时相对探头是运动的,它可产生多普勒效应,利用探头接收到的多普勒频移信号就可测得人体内血流的速度。且频移越大,血流速度越快,频移越小血流速度越慢。

多普勒超声成像分为频谱多普勒成像和彩色多普勒成像。频谱多普勒又分为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

连续波:振源持续不断的振动所产生的波。

脉冲波:振源间歇的振动所产生的波。

脉冲重复频率:指每秒钟脉冲波重复出现的次数。

第二节脉冲多普勒成像(PW)

优点:能确定异常血流的部位(定位功能)

缺点:不能测定高速血流的速度

向人体发射脉冲波,用“距离选通门”电子开关控制接收回波时间和接收回波持续时间,这样所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是某一深度上运动目标的散射回声,经处理显示后再发射下一个脉冲波。这样通过控制接收回波时间就实现了探测目标深度(位置)的选择。

接收回波时间的控制,仪器上是通过“取样容积”来实现的。

脉冲多普勒显像仪能显示的血流最大频移值为脉冲重复频率的(PRF)1/2,超过此值就无法检测,故对高速血流无法测定。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摄影检查技术

1.手动——铺放(模拟X线成像)——选择X线摄影条件步骤(曝光条件)

2.自动——数字X线成像↘

半自动步骤——————→开机→电源电压显示(v50Hz)→技术选择(透视)→KV→mAs→呼吸屏气指令→曝光→影像效果满意→关机

组合原则移动部位①高mA如肺:心血管→目的减少HM。②短S。

易固定部位①低mA如四肢→目的是减少HF。②长Sn。

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X线摄影感光效应与感光因素之间的关系:E=K●(Vn.I.t.S.f.Z)/B.Da)●e-μd

V:管电压n:管电压指数S:胶片感光度或成像因数Z:靶物质原子序数B:滤线栅曝光量倍数e:自然对数底d:被检部位的厚度k:其余相对固定不变的感光因素常数I:管电流t:曝光时间f:增感屏的增减率r:摄影距离D:射野的面积μ:组织X线吸收系数

1.相对次要的因索和比较重要的因素管电压是最重要的因素

2.相对固定的因素与经常变动的因素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是根据病变情况需要经常变动的因素,常称为"X线摄影条件”。为此,感光效应公式可简写成:E=k.(Vn.I.t)/r2

摄影条件的制定

人体五大类(一):四肢①上肢②下肢(二)头部①颅骨②面颅(三)胸部①胸腔脏器(肺,心脏)(四)腹部(五)脊柱①颈椎②胸椎③腰椎

一、变动管电压法

1.变动管电压法

把摄影或感光因素中除被检肢体厚度、管电压之外所有各种因素相对固定,即作为常数,再根据被检肢体厚度而选用相对应管电压的一种X线摄影方法。2.原理及表达式:V=2d+c

V:管电压d:被照体厚度(cm)C:常数

3.注意事项

此方法简单易行,被检肢体厚度每增加1cm,管电压就增加2kV。c虽是常数,但不同肢体部位有较大变化,四肢骨的c值为30,腰椎c值为26,头部的c值为24,胸部为20。

2.固定管电压法

1.固定管电压法

在X线摄影中,在保证对被检部位有足够穿透力的前提下,将所选的管电压值固定,通过管电流量或曝光时间的变化来实现合适的感光效应,称之为“固定管电压法”

2.应用原理

各感光因素之间可以互相补偿,以达到同样的感光效应3.注意事项要保证X线束对该部位有足够穿透力。因此,这种方法所选用的管电压值比变动管电压法时同样被检部位一般要高10kV~20kV,而所需的mAs却可显著降低。

3、对数率法

通过对数变换恰当地选择、处理X线摄影时各感光因素的平衡关系,从而使X线照片能获得恰到好处的光学密度值和最大信息量的方法。又称西门子条件表、点数法。

4、自动曝光仪的应用

1.自动曝光仪应用原理

X线摄影时,将探测器置于被检部位及屏一片系统之间,通过监测透过被检部位到达屏-片系统的X线量,控制仪通过反馈机制控制X线的曝光时间,从而实现对各部位合适X线曝光量的控制。从本质上讲,自动曝光技术属于“固定管电压法”

(一)管电压(mA)选择

1.四肢10~50mA①上肢10~30mA②下肢20~50mA2.胸部10~mA①正位10~50mA②侧位50~mA3.头颅10~50mA4.腹部50~mA5.脊柱50~mA

(二)摄影距离

1.四肢75~90cm2.胸部正位①肺cm②心血管cm(侧位cm斜位cm)3.胸廓①肋骨cm②胸骨近距离摄影<45cm4.腹部90~cm

滤线栅管电压>60,体厚>15cm使用滤线栅线检查原则

室内温度10℃~30℃,湿都30%~75%

被检者呼吸运动原则

1.平静呼吸状态下方式前壁,下肢,脊柱(肩,锁除外)。

2.平静呼吸下屏气方式上臂,颈部,头部和心脏。

3.深吸气后屏气方式肺部,胸骨侧位及膈上肋胸摄影

4.深呼气后屏气方式腹部及膈下肋骨摄影

5.均匀连续浅呼吸方式胸骨正位摄影

(一).四肢摄影

1.手后前位

〖体位设计〗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手掌向下,平放于探测器面上,5指

伸直自然分开。

3.第3掌骨头置于在探测器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若同时

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间的中点射入探测器中心。

第2~5掌指骨正位影像,拇指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2.手后前斜位

〖体位设计〗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侧手掌向下,桡侧抬高掌面与探测器

面约呈45°角。

3.手指均匀分开且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探测

器面。

4.第3掌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被检侧I~5掌指骨斜位影像,第4、5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投影;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3.手前后斜位

〖体位设计〗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

2.被检侧手呈侧位,然后外旋使手背与探测

器约呈45°角。

3.第3掌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被检侧第I~5掌、指骨斜位影像,以显示4、5掌骨为主,第1、2掌骨稍有重叠,掌侧内部及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投影;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4.腕关节后前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质、关节及软组织情况,多用于腕部外伤。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取双侧。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肘部弯曲,前臂伸直,掌面向下呈半握拳状或伸直,被检侧腕部置于IR中心,IR.上缘包括掌骨,下缘包括尺桡骨远端。摄双侧者,双腕部置于IR_上。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人。若同时摄双侧腕关节,中心线对准两腕部连线中点。

〖影像显示〗显示腕关节正位及周围软组织像,尺、桡骨远端和诸掌骨近端、桡腕关节和掌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晰;腕关节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5.腕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质、关节及软组织侧位影像。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手冠天面与IR垂直,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IR上缘包括掌骨,下缘包括尺桡骨远端。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人。

〖影像显示〗显示腕关节侧位及周围软组织像,尺桡骨远端重叠良好,月骨显示较清晰;腕关节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6.前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尺、桡骨骨质及软组织正位形态和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前臂伸直,腕部稍外旋,使前臂远端保持正位体位,肘部及肱骨远端贴紧IR,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前臂中点置于IR中心,IR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人。

〖影像显示〗显示尺、桡骨及肘关节、腕关节正位影像,近端桡骨粗隆与尺骨少量重叠;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7.前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尺、桡骨骨质及软组织侧位形态和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肘部弯曲约呈90°0角,手呈例位,紧贴IR,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前臂侧位中点置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前臂侧位中点垂直射人。

〖影像显示〖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桡骨头与尺骨喙突有部分重叠,尺骨和桡骨远端约互相重叠;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8.肘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肘关节肱骨远端、尺桡骨近端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I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时关节伸直,背侧在下,掌心向上,腕部用棉垫、沙袋固定,被检侧肩部放低与肘部持平,尺骨鹰嘴置于IR中心,IR上缘包括肱骨远端,下缘包括尺桡骨近端。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垂直射人。

〖影像显示〗显示肱骨远端及尺、桡骨近端正位及周围软组织像,肘关节间隙清晰,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髁E中稍偏尺侧,呈三角形密度减低区;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9.肘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组成肘关节各骨及相互关系的侧位骨质、形态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一端,被检侧肘关节屈曲约呈90°角,手呈侧位姿势肩部向下与肘部相平,前臂近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呈侧位,尺侧在下,紧贴IR,肱骨内上髁置于IR中心,IR上缘包括肱骨远端,下缘包括尺桡骨近端。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射人IR。

〖影像显示〗显示肘关节侧位及周围软组织像,关节间隙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论

毛泽东(年12月26日-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人之一。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年6月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内科

咳嗽与咳痰

咳嗽: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进入气道内的异物。

咳痰: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分秘物排出体外的现象。

〖常见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各种病原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其他肿瘤,出血,变态反应或受到理化因素影响刺激可引起。

2.胸膜疾病胸膜炎,自发性和外伤性气胸,皮膜间皮瘤。

3.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或其他疾病所致的肺淤血,肺水肿,或静脉栓塞子脱落引起的肺梗时。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炎,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大脑皮层及延髓中枢可出现咳嗽。生理情况下人可随意咳嗽或自制咳嗽。

〖临床表现〗

1.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干性咳嗽,咳嗽短促、断续、音调较高,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炎肺结核肺癌、支气管异物等。咳嗽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多为连续性,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炎和空洞性肺结核等。

2.咳嗽的时间和规律突然发作性咳嗽常见于吸人刺激性气体或异物、百日咳、支气管哮喘等;长期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所致咳嗽于清晨或夜间变换体位时常加剧。左心衰竭肺结核患者常在夜间咳嗽明显。

3.咳嗽的音色咳嗽声音嘶哑多为声带炎症、喉返神经麻痹等:金属音调咳嗽常见于纵隔肿瘤、主动脉瘤肺癌等压迫气管;阵发性连续剧咳伴高调吸气回声(鸡鸣样咳嗽),见于百日咳、会厌和喉部疾患、气管受压等。

4.痰的性状、气味和量白色黏液样痰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黄色脓性痰见于呼吸系统化脓性感染,伴恶臭提示厌氧菌感染;血性痰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铁锈色或褐色痰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和肺梗死;痰量少者仅数毫开,多者可达数百毫升。痰液静置后有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下层为环死组织),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胀肿这气管胸膜痿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克雷伯杆菌。

〖伴随症状〗

1.咳嗽伴发热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

2.咳嗽伴胸痛提示病变累及胸膜,如肺炎、胸膜炎、肺癌、自发性气胸等。

3.咳嗽伴呼吸困难、发绀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念肺水肿等。

4.咳嗽伴大量脓痰从前一次气管扩张和肺脓肿。

〖主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选择血常规、痰细菌培养痰液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以及x线胸部平片支气管造影、上消化道造影、纤维胃镜CT、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过敏原检查等,对明确咳唠与咳痰病因有重要意义。

咯血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随咳嗽经口排出。〖常见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1)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肺癌

(2)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病因,结核病变使毛细血管通透住增高,血液渗出,表现为痰中带血丝,而点或小血块。如病本侵及小血管使之破装,可引中等量咯血;如空洞壁上肺动脉分支形成的小动脉缩破裂,则引起大咯血。

2.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高面压性心脏病等。由于肺淤血致肺泡壁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常为少量咯血或痰带血丝。由黏膜下层支气官静脉曲张破列引起者,常致大咯血;急性左心衰竭致急性肺水肿时,咯大量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3.其他疾病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某此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流行性出血热等;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结节性动脉炎的经可引起咯血。

〖临床表现〗

1.咯血量每日咯血量在ml以内为小量略血,常表现为痰中带血或血报;每日咯血量~ml为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达ml以上或一次路血量达~ml以上为大量咯血,大量咯血易出现窒息及出血性休克,主要见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等。

2.颜色和性状略血颜色和性状因疾病不同而不同,鲜红色痰靠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支气管结核、出血性疾病等;铁锈色痰主要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砖红色胶冻样痰主要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二尖瓣狭窄肺淤血时咯血多为暗红色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时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3.发病年龄青壮年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中老年出现咯血要高度警惕支气管肺癌。

〖伴随症状〗

1.咯血伴胸痛见于肺癌,肺肺梗死等。

2.咯血伴发热常见于肺炎肺脓肿等感染性疾病:伴低热盗汗乏力常提示肺结核。

3.咯血伴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应考虑支气管扩张。

4.咯,血伴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见于二尖瓣狭窄。

〖主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选择血常规血气分析痰细南培养痰液和病原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检查CT检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明确咯血病因有重要意义。

发绀

发绀: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液中的异常红细胞衍生物,致使皮肤,黏膜青紫现象。

〖常见病因〗

1.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血液中血红蛋白氧合不全,当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绝对量超过50g/L时;即可出现发绀。

(1)中心性发组:由于心肺疾病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其病因包括:①心性发绀:见于心力衰竭、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艾森曼格综合征等。由于心与大血管间存在异常通道,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氧合作用混人体循环动脉血中。②肺性发绀:常见于各呼吸道阻塞、肺气肿、肺水肿肺纤维化、胸腔积液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致肺通气、换气功能或肺弥散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血氧饱和度降低所致。所图服

(2)周围性发绀:由于周围循环障碍或周围血管收缩导致组织缺氧所致。包括:①淤血性、发绀:由于体循环静脉淤血、血流缓慢,氧在周围组织被过多摄取,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等;②缺血性发绀:因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缺血、缺氧所致,见于严重休克、失水等。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并存,较常见于左心、右心或全心功能不全。

2.异常血红蛋百血症由于血液中含有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等异常面红蛋白,使部分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达30g/L或硫化血红蛋白达5g/L可出现发绀。(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见于伯氨喹、亚硝酸盐、磺胺类硝基苯、苯胺等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大量食人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引起者称为“肠源性青紫病”。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二价铁被三价铁取代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所致。

(2)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凡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和物质在患者伴有便秘或服用硫化物时,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蓝色的血液)。

〖临床表现〗

1.中心性发绀为全身性,青紫色除见于四肢末端、颜面、躯干皮肤外,也见于舌,口腔粘膜发干部位皮肤温暖。局部加温或按摩发干部消失。

2.周围性发绀常出现于四肢末梢和下垂部位。发绀部位皮肤发凉,经按摩或加温后发干可消失。

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起病急骤,病情严重,氧疗无效。抽出静脉血呈深棕色,暴露于空气中不能转变为鲜红色,静脉注射亚甲蓝,硫代酸代钠和大量维生素C后可使发绀消失。

4.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一旦形成始终存在于体内,直至红细胞破坏为止。发绀持续时间可达数月或更长。

发绀的程度与体表毛细血管的状态皮肤厚薄色素沉着红细胞含量等有关。血管打来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发绀容易显露,有色素沉着时可致误诊。严重贫血时,发绀可不明显。休克时,血管收缩,发绀较轻,易被忽视。

〖伴随症状〗

1.发绀伴呼吸困难常见于严重心肺疾病及呼吸道阻塞等。

2.发绀明显而不伴呼吸困难提示异常血红蛋自血症。

3.发绀伴杵状指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和某些慢性肺部疾。

4.发绀伴意识障碍见于急性中毒休克呼吸衰漏严重心功他不全。

〖主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选择血常规,血糖,血气分析,痰细菌培养,痰液和免疫学检等实验室检查以及X线CT检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明确发干病因有重要意义。

外科

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

(一)手臂消毒前的准备

手术人员进人手术室要换穿手术室专用的清洁鞋和洗手衣、裤,戴好手术室准备的清洁帽子和口罩。衣袖应卷至上臂中段,下摆扎收于裤腰之内。裤腿远端平踝。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口罩要盖住口和鼻孔。指甲应修平,并除去甲缘下积垢。

(二)手臂的清洁和消毒

1.肥皂刷洗与消毒液浸泡消毒法教学训练的经典方法,实践证明安全可靠。先用肥皂做一般的清洁洗手1min,再用无菌毛刷蘸煮过的液状肥皂刷洗手和手臂。刷洗范围为从指尖到肘上10cm处,分4段(即指尖甲沟、手,前臂、上臂)且两侧分段交替刷洗,应特别注意甲缘,甲沟指蹼等处。一次刷完后,手指朝上、肘朝下,用清水自然冲洗手臂上的肥皂水。如此反复刷洗3遍,时间共约9min。然后用无菌毛巾从手到肘上擦干手臂,再将双手臂浸泡于70%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内5min,浸泡范围稍低于上臂刷洗平面(至少至肘上6cm)。若用苯扎溴铵溶液泡手,必须彻底冲净手臂,上的肥皂。每桶苯扎溴铵溶液限泡40人次。乙醇溶液应每周过滤并校正浓度。

洗手消毒完毕后,保持拱手姿势,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再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否则即应重新洗手。手臂晾千后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2.碘伏消医院手术室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操作步骤;①按以上肥皂刷洗方法刷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处1遍约3min,清水冲净;②无菌毛巾擦干;③用浸透碘伏消毒液(含有效碘0.5%~1%)的纱布依次分段涂擦手、前臂至肘上6cm处,涂擦1遍约3min。稍千后穿无菌手术衣和藏无菌手套。

3.胍(氧已定等)-醇(异丙醇或乙醇)类复方消毒液刷洗消毒法为手术人员常用的手臂清洁消毒方法。消毒过程:①清水冲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处;②用无菌刷蘸消毒液刷洗双手、前臂及肘上6cm处约3min;③流水冲净;④用无菌毛巾擦干;⑤再取吸足消毒液的纱布涂擦手指至肘上1遍。稍干后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三)穿无菌手术衣

穿无菌手术衣的步骤如下:①将手术衣拿起,退后2步,找一较大空间,认清衣服的上、下和正反面;②抓住衣领,抖开衣服,使衣带面朝前;③将手术衣轻轻抛起,双手顺势插入袖筒;④手向前伸,待巡回护士协助穿衣;⑤双臂交叉提起腰带,由巡回护士从背后打结。

(四)戴无菌手套

从手套袋中取出手套,注意以右手执两只手套腕部的翻转处(即反面),并使两只手套的掌面对合,大拇指向前;先套人左手,再套入右手。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触另一只手套的内面。最后将手套腕部翻折处翻下罩在袖口上。由巡回护士持无菌水冲去手套上的滑石粉。如是藏湿手套,应先戴手套,后穿手术衣。即先将消毒液浸泡的手套灌满无菌水,同上法戴入后,屈肘使手套内水流出。然后再穿手术衣,衣袖压在手套外面,以无菌布带结扎固定。

(五)连台手术更衣法

无菌性手术完毕,手套未曾破损者,若须连续进行另一台手术,可按下列程序更换手套与手术衣:①洗净手套上的血渍,在巡回护土协助下先脱手术衣,后脱手套,注意皮肤不与手术衣、手套外面接触;②以流水冲去手上的滑石粉,用无菌毛巾擦干后,浸泡在70%乙醇中5min;③重新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但若先做的是感染手术,需连台手术时,必须按常规重新刷洗手。

三、患者手术区的无菌处理

对患者手术区皮肤应预先做好清洁剃毛等备皮工作,手术前主要是进行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设无菌巾单。

(一)皮肤消毒法

手术区皮肤消毒常用2.5%~3%碘酊涂擦皮肤,待碘酊干后,用70%乙醇脱碘1~2次。对面部、会阴部.黏膜、婴幼儿皮肤及植皮的供皮区不能用碘酊消毒,可选用0.5%氯已定醇溶液或碘伏溶液(有效碘0.5%~1%)涂擦2遍。消毒时以切口为中心,逐步向四周扩展。但感染伤口或肛门会阴部手术,则应由手术区外围逐渐向内涂向伤口或肛门会阴处。已消毒过的皮肤,不可用原污染药纱再返回涂擦。消毒区内不留空白,不得来回涂擦。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20em的区域。如手术时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适当扩大消毒范围。

(二)手术区铺巾法

手术区皮肤消毒后.应铺无菌布单。铺无菌作单的目的是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皮肤外.遮盖其他部位,以避免和减少术中的污染。现在多先在手术切口区城粘贴无菌塑料薄膜,切开后薄膜仍黏附在切口边缘,可有效地防止皮肤常在菌进人伤口。小手术仅盖-块孔巾即可。较大手术术野须铺4-6层,其他部位至少要有2层无菌布单遮盖。以腹部手术为例,铺市方法是:①用4块手术巾,每块的一边折叠1/4,掩盖切口周围,顺序为先铺会阴侧,再依次铺头侧和操作者对侧,最后铺操作者同侧;②用巾钳夹住交角处;③两端各加铺1块中单;④最后再铺到腹单.其头端应盖过麻醉架,两侧和足端应下重于手术台边缘下30cm以下。

四、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在手术过程中,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一定的操作规则,以始终保持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如果发现有人违反规则,应立即予以纠正。

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之后,其肩部以上、腰部以下和背部被视为有菌区域,手术人员双手和无菌物品不得与这些区域接触;同样,也不能接触手术台或器诫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2.手术台上使用的手术器械和物品,不能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坠落至手术台、器械台边缘以下的器械,不得拾回再用。

3.在手术中,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物品,应立即更换;前臂或肘部触碰到有菌物品,应加穿无菌袖套,或更换无菌手术衣。无菌布单被水或血液浸透时,应加盖干燥无菌布单。

4.在手术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时,其中一人先退后一步,与另一人背对背地转身换位;若与对侧手术人员调换位置,应面向手术台绕到对侧;在经过未穿无菌手术衣人员的面前时,应相互让开,以免碰撞污染。

5.皮肤切开前及缝皮前,常规用70%乙醇再消毒切口及其周围裸露区的皮肤一次。皮肤切开后,用大纱布垫或无菌巾覆盖切口边缘,并以缝线或组织钳将其固定于皮下组织。

6.手术中尽量少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应将头转离手术台。为防手术人员滴汗,可在其前额部加一无菌汗带。手术人员请他人擦汗时,头应转向一侧。

7.进行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中空器官的污染手术时,在切开该器官前应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并随时吸除外流的内容物。全部污染步骤完毕之后,手术人员应用无菌水冲洗手套或更换手套,以尽量减少污染传播。

8.凡参观手术的人员,不得靠手术者太近,也不可站得过高,尽量避免在室内走动。

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现代医学中将抢救各种危重患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都称为复苏(resuscitation)。因为这些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积极的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休克.急性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狭义的“复苏”主要是指“心肺复苏”(can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指针对心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尽快恢复其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抢救措施。但CPR的目的不仅是呼收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即恢复意识。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因此.维持脑组织的t液灌流是CPR的重点,故将“CPR”扩展为“心肺脑复苏”(e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eitation,CPCR),即针对心跳和呼吸骤停患者所采取的尽快恢复代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抢救措施。

〖心搏骤停的病因〗

凡能导致心搏出量咸少、冠状血管灌注下降、心律失常.呼吸道阻塞及心肺功能良竭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心跳呼吸停止。一般分为两大类。

1.心脏性因素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疾病。

2.非心脏性因素①血流动力学的突然改变,如大出血,严重体液失衡等;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麻醉.手术意外等;③意外事故,如触电、雷击、溺水、各种严重创伤等;④医源性因索,如药物过敏反应.含钾容液静脉滴注过快.空气栓塞.麻醉操作失误等。

〖病理〗

1.心搏骤停的类型可分为3类。

(1)室颤指出现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最常见,约占90%以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无明显心功能损害,及时进行CPR能够得救;后者为疾病终末期濒死心律,抢救意义不大。临床上较常见于心脏器质性病变;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心导管检查与血管造影亦也可导致发生。

(2)心室停止常见于心肌押制性药物,自主神经功能载乱大出血,窒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脑炎、颅内肿瘤)等。

(3)心电机械分离指心肌完全停止收缩而仍有生物电话动存在。一般认为是由于冠状动脉灌注严重不足.心肌广泛性缺血缺氧所致。

2.心搏骤停的损害

常温下,心跳停搏3s患者即感头晕,10-20s昏迷,30~40s瞳孔散大并出现抽搐,60s呼吸停止并伴大小便失禁。脑耐受完全缺氧,缺血损害的时限仅有4-6min,超过此时限,大脑皮质细胞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即使心跳、呼吸恢复,亦因大脑功能丧失,使之成为有心跳.呼吸.能进食、排泄,无意识、表情的“植物人”。

〖诊断〗

诊断必须迅速果断,以免延误抢救时机。主要诊断依据为: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⑤垂死样外观(苍白或发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动脉搏动消失,应在15-20。内做出诊断。切忌因反复测血压听心音,等待心电图描记而贻误抢救时机。

〖复苏主要步骤〗

CPCR分为3个阶段,即基本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初期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lifesupport,ALS,后期复苏)、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lifesupport,PIS,复苏后处理);9个主要步骤,人工循环(cardiac







































甘露聚糖肽针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dwh/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