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肢动脉炎 > 上肢动脉炎病因 > 病例分享多发性神经炎 >
病例分享多发性神经炎
治疗师任建蓉
毕业于天津体育大学
就职于首都医科医院康复治疗师
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张某性别:男年龄:64岁
入院诊断:
1.主要诊断:多发性神经炎,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目前双下肢无力,深感觉异常,痛觉过敏,病理征阴性,结合肌电图结果,考虑多发性神经炎
2.其他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现病史
患者于-8-8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当时双下肢活动可,无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无视物成双、黑朦、视物旋转,无言语不清、双上肢无力、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无胸闷、心悸、胸痛等,医院,经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建议患者转院。
患者于8月10日医院,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逐渐向上发展,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及行走不稳,不伴下肢疼痛,大小便费力,进一步查颈胸腰核磁检查、肌电图及脑脊液检查,诊断为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予甲泼尼龙、营养神经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于9月12日入我院,目前患者神清语利,双下肢无力,坐位平衡正常,立位平衡保持不良,日常生活如转移、如厕等依赖他人帮助,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来我院。
影像学检查
康复评估
1.肌力(R/L)
髂腰肌:3/5股四头肌:3/4
胫前肌:4/4臀大肌:2/4
臀中肌:2/4腘绳肌:2/4
2.肌张力:右侧内收肌:1级
3.感觉检查:(R/L)
浅感觉:双侧髋周痛觉过敏
深感觉:位置觉:3/5
运动觉:4/5
4.平衡检查:立位平衡0级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60
洗澡:0(5)如厕:5(10)转移:5(15)
行走:0(15)上下楼梯:0(10)
运动功能障碍
1.双下肢肌力均有减退,右侧甚于左侧,近端甚于远端
2.感觉障碍:髋周痛觉过敏
右下肢近端位置觉减退明显
3.平衡能力:立位平衡0级,尤其右下肢几乎无主动负重,考虑和患者感觉减退有关
4.步行能力:辅助步行器下可短距离行走
5.ADL能力: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主要问题点
1.髋周肌群肌力不足,骨盆稳定性差
2.患者感觉过敏,稍大强度的运动即疼痛不能忍
3.立位平衡0级
4.独立步行不能
5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康复训练目标
近期目标:
1.增加腘绳肌,臀中肌,臀大肌肌力训练,强化髋周稳定性
2.改善患者起坐转移过程中右下肢的负重,立位平衡能力达到2级
3.纠正患者辅具步行中的不良姿势
远期目标:
尽可能实现独立步行,回归家庭,社会
训练计划
主要以肌力强化训练为主:
1.双下肢主被动关节活动
2.肌力训练:
①伸髋肌群:右侧单桥运动,每组5个,共2组
②髂腰肌增强训练:每组10个。共2组
③臀中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次5秒,每组10个,共2组
④腘绳肌辅助下等长收缩训练:每次3秒,每组8个,共2组
3.坐起转移训练
4.辅助下步行训练
最终康复进展情况
请持续北康康复诊疗中心......
知识扩展
多发性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又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可由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损伤多数周围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肢体远端的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运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的主要病理改变的部位在脊神经根(尤以前根为多见且明显)、神经节和周围神经,偶可累及脊髓。病理变化为水肿、充血、局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出现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致病因素
1.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可能由感染或血清注射,疫苗接种诱发的自体免疫性疾病。
2.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糖尿病,尿毒症,痛风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恶病质
3.营养障碍:脚气病,糙皮病,慢性酒精中毒,妊娠,胃肠道慢性疾病及手术后等。
4.化学因素:药物,化学品,重金属等。
5.感染性疾病:周围神经的直接感染如麻风,带状疱疹;伴发或继发的各种急慢性感染,如流感,水痘等。细菌分泌的毒素对周围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如,白喉,破伤风,菌痢等。
6.结缔组织疾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破皮病等。
7.遗传或其他不明原因。
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四肢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且常自下肢开始,逐渐波及双上肢,也可从一侧到另一侧。四肢无力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或自近端开始向远端发展。四肢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提睾反射多正常。
2.感觉障碍:
可为首发症状,以主观感觉障碍为主,多从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感开始。客观检查感觉多正常,仅部分病人可有手套、袜套式感觉障碍。偶见节段性或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初期或恢复期常有多汗、汗臭味较浓,可能系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结果。少数病人初期可有短期尿潴留,可能由于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功能暂时失调或支配外括约肌的脊神经受侵所致。大便常秘结。部分病人可出现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等心血管功能障碍。
预后
一般来说,多发性神经炎在没有影响到括约肌或呼吸肌的情况下,预后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所用药物的副作用也较小,复发可能性低。
与其他周围神经疾病对比
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概念又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可由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引起,损伤多数周围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肢体远端的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运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由病毒感染或感染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发病可急可缓,一般3-15天达到高峰,10-25天后病情稳定。起病急,2-4周进展到高峰,常伴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病因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代谢及内分泌障碍,营养障碍,化学因素,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或其他不明原因由细胞及介导的,由周围神经特异性抗原引发的抗体导致髓鞘脱失的疾病。病理变化主要部位在脊神经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偶可累及脊髓。变化为水肿、充血、局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出现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为周围神经系统的广泛性炎性脱髓鞘。临床表现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都比较明确。感觉障碍远较运动障碍为轻,是本病特点之一。预后一般,在没有影响到括约肌或呼吸肌的情况下,预后效果显著。一般,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轻者1~3个月好转,数月至1年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和足下垂等。(以上康复计划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时请因实际病人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