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动脉炎一例

患者男性,85岁,因“突发性头痛5d”于年6月20日到急诊室就诊。患者头痛呈现间歇性,有中度搏动感,以前额为剧,没有加剧或减轻的诱发因素。

既往无类似病史。无畏光、恶心、呕吐、视觉障碍、恶寒发热,无咬合关节痛及颞部痛,无近端肌力减弱、肌痛,无鼻窦压痛等表现。

既往史:具有胃食道反流症、前列腺肥大、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及维生素B12缺乏性大细胞贫血病史。

患者常规服用阿替洛尔mg,1次/d;赖诺普利40mg,1次/d;地高辛0.mg,1次/d;呋塞米80mg,1次/d;以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B12。

入院体检:体温36.7℃,脉搏90次/min,心律不齐,血压/99mmHg。颅神经未见异常,眼底检查见视神经斑,边界清晰。四肢肌力正常,锥体束征(-),指鼻试验、Romberg征均为阴性。颞动脉部无压痛,无颅脑外伤。颈软。

心脏听诊发现心律不齐,但无明显反流性杂音。末梢循环良好。

实验室检查:WBC13×/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2,嗜酸细胞为0.08。红细胞总数正常,红细胞压积40%。血小板数32.9×/L。血糖6.7mmol/L,血清生化检查正常。颅脑CT未见异常。

急诊给予患者一般镇痛治疗和观察。

2d后,患者因前额持续性疼痛第2次就诊,此时体温为36.7℃,脉搏68次/min,血压/90mmHg,详细体检仍未发见阳性体征,继续给予镇痛治疗。

但1d后,患者又以“前额痛累及颈背部”再次来到急诊室,主诉头痛难忍、不能入睡、并痛醒,但是体检仍未发现异常,此时仍予镇痛药治疗。

2周以后,患者以双侧眼球后、眼周以及前额痛就诊,当时发现轻度喉炎,仰卧位或头前屈均可减轻头痛,无鼻窦压痛。初步拟诊为鼻窦炎引起的头痛,给予鼻腔内滴注激素治疗,并嘱1周后复诊。

但在同一天,患者再次就诊,主诉持续性眼球后、眼周剧痛,以右侧为剧,此时体温为36.9℃,脉搏69次/min,血压/67mmHg,体检仍为阴性,拟诊为不典型丛集性头痛,给予吸氧、口服丙氯拉嗪和鼻腔内喷入舒马曲坦治疗。

11d后,患者以右眼失明就诊,此时头痛局限于右眼,为轻度刺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体温为36.1℃,脉搏63次/min,血压/99mmHg,眼科检查发现结合膜清晰,无水肿,右眼眼底视乳头水肿,右眼视力丧失。裂隙灯检查房水中未见悬浮细胞,扩瞳后眼底镜检查发现视盘水肿苍白,血管阻塞黄斑片状出血,动∶静脉比为1∶3。

此时拟诊为颞动脉炎。

实验室检查血液WBC11×/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12,单核细胞0.10,红细胞沉降率为58mm/1h,C反应球蛋白为mg/L,右颞动脉活检证实为颞动脉炎。

确诊后,立即给予患者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后改为口服泼尼松治疗。患者红细胞沉降率逐渐降低至23mm/h,C反应蛋白浓度也降至50mg/L,但右眼视力没有改善。目前继续口服泼尼松长期治疗。

2病理结果(图1)

颞动脉横切面示散在单核细胞浸润至动脉全层,内膜增厚,腔内有血凝块,肌层中见坏死和出血,弹力纤维蛋白染色可见破坏的内外弹力纤维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示组织细胞浸润于动脉全层。病理诊断:形态学改变符合颞动脉炎。

图1:1例颞动脉炎患者病理改变A:颞动脉横切面示散在单核细胞浸润至动脉全层,内膜增厚,腔内有血凝块,肌层中可见坏死和出血(HE染色×40);B:弹力纤维蛋白染色见破坏的内外弹力纤维层(HE染色×40);C:对CD68抗体呈阳性反应的组织细胞(棕黄色)浸润于动脉全层(CD68免疫组化染色×)

颞动脉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颞动脉炎,又称颅动脉炎或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血管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低热、疲倦、体重减轻,常常合并有多发性风湿性肌病。

本病高发于北欧的白人及其后裔,在丹麦人中,50岁人的发病率为76/10万,但在美国田纳西州居民中同年龄组人群中仅1.6人发病,可见遗传与环境因子均有影响。

目前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具有2大临床特点:

(1)好发于50岁以上,平均发病年龄为72岁;

(2)女性高发,为男性的2~6倍。本病在亚裔人口中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病理学特征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理学诊断要点是动脉壁内弹力层破坏、内膜增生为主的全动脉炎。主要参与的炎症细胞为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后者常常形成肉芽组织或多核巨细胞。病变呈现多节段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在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如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及衣原体等)作用下,CD4T淋巴细胞激活释放α-干扰素(α-INF)和其他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血管内膜中产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导致血管内膜增生,在动脉中层产生金属蛋白酶,导致内弹力层的破坏,而在动脉外膜产生IL-6、10,出现炎症反应。

4临床表现

典型的颞动脉炎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症状和血管炎的相关表现。最严重而且常见的并发症为失明。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达60%的患者存在永久的部分或完全失明,临床症状包括视物模糊、一过性黑矇、复视、幻视、眼痛、眼压下降及失明等。

大约65%的病例失明之前有先兆症状。因此,早期诊断和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对于防止失明至关紧要。

本病全身性症状与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包括低热、乏力和体重减轻、近端肌痛、僵硬、颈肩腰肌力减弱及近端关节滑膜炎等。绝大多数患者的病变局限于颅外脑血管,伴有头痛、颞部压痛、咬合关节痛及视觉障碍。70%左右的患者表现为颞区疼痛或枕部的弥散痛,80%左右的患者伴有五官科症状。

本病的神经症状表现为神经炎和卒中,包括单一性或多发性神经炎,卒中好发于椎动脉异常(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不同于因动脉粥样硬化而致的脑血管意外。

此外,高达90%的患者诊断时即表现出平衡和听力障碍,前者及时治疗后可逆转,而后者则很难康复。10%~15%患者可累及锁骨下或腋动脉,从而出现上肢缺血表现。

相比之下,因累及髂动脉而致下肢缺血少见。患者发生胸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的危险性为常人的17倍和2~4倍,尤其是伴有严重炎症和高血压的患者,大约5%的患者发生主动脉破裂而致死。如果累及冠状动脉,则可致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达18%的患者发生左心室功能不全。

5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最敏感的检测指标是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高于50mm/1h的诊断敏感性高达87%,但也有2%~9%的患者经活检证实为本病而红细胞沉降率正常。相比之下,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更高,如果二者均升高,其诊断的敏感性高达97%。

颞动脉活检仍然为确诊本病的金标准。本病多为节段性,所以活检的颞动脉段应在2cm以上。标本应当每2~3mm即作横断一次,并作3个水平深切。

尽管如此,仍有15%~50%的病例表现为阴性。阳性组织学为伴有弹力层破坏的全层动脉炎。多核巨细胞对诊断很有帮助,但缺乏特异性,只见于50%以下的病例。

35例阳性活检标本的组织学结果显示,已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组织学变化较大,但主要诊断特征仍存在,表现为:

(1)在肌层和外膜层之间存在致密的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可用CD3、CD20和CD68免疫组化显示;

(2)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层大片缺损;

(3)可见多核巨细胞。有些患者主要动脉正常,但其周围的小分支出现动脉炎,上述变化在治疗2~3个月后则不明显。

主要的鉴别诊断为老年性动脉硬化,其特征为内膜增厚,中膜萎缩,常伴有钙化,甚至内弹力层纤维破坏,本病另一主要鉴别诊断为Takayasa动脉炎,多累及近端大动脉,多发于20~30岁女性,罕见于颅外动脉。

其他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

(1)明显的颞动脉粥样硬化;

(2)Monckeberg动脉中层钙化;

(3)Buerger病;

(4)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

(5)Wegener肉芽肿、累及颞动脉的腹原性血管炎、上皮性血管瘤、颞动脉发育不良及多发性血管炎等。

根据笔者经验,常规行弹力纤维染色和抗CD68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

6影像学检查

脑血管造影约65%的患者可见典型的血管炎改变。

7诊断标准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以下5条标准最为重要:

(1)年龄50岁以上;

(2)新发局部性头痛;

(3)颞动脉压痛和其脉动减弱;

(4)红细胞沉降率在50mm/1h以上;

(6)活检可见动脉层内有单核细胞浸润。

出现以上5条标准中的3条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1%。

8治疗原则

8.1激素

目前认为一旦怀疑本病,在实验室检查的同时给予激素治疗,以减少失明或卒中的发生。如果在发生视觉障碍24h之内进行激素治疗,58%的患者视力可恢复,否则仅有6%患者可能恢复。

一旦发生失明,视力不可能恢复。

泼尼松给药的初始剂量应在40~60mg,一旦症状消失,红细胞沉降率改善和C反应蛋白变化,在6~9个月内应当递减至维持量,即每日10mg,几年以后可停药。

但有报道大约半数患者在停药后复发,所以亦有主张长期小剂量用药;对于激素不敏感病例,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或阿达木单抗。

8.2预后

对于确诊的所有患者应严密监控,重点检查视神经、心脏和血管系统,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

一般来说,经过3年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数病例可康复,半数患者需长期应用激素控制,但仍有高达15%的病例失明,2%的患者发生卒中,极少数发生死亡。

远期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如胸主动脉瘤、动脉夹层、动脉破裂及动脉狭窄等。

本病例患者以突发性头痛入院,由于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接诊医生没有考虑到本病发生的可能,检查时没有针对性地进行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这两项敏感性极高的检查。

后来患者反复多次就诊,每次都以持续性和难治性的头痛为主诉,但直至患者出现失明后,接诊医生才意识到颞动脉炎的可能,经过实验室检查和颞动脉活检明确了疾病的诊断。

虽然对症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消失,疾病也没有进展,但患者视力却遭到永久性丧失,值得提醒广大临床医生警惕,并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文献出处:黄勤,陈洁宇.颞动脉炎一例[J].中国卒中杂志,(08):-.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中科白癜风医院十二周年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ovkw.com/wacs/10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